摘要:相对于技术价值创造,在我国工业化中后期流通价值创造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产业转型模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通过流通价值创造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经济学解释,说明了流通环节的价值创造促进了制造等技术环节的优化。在目前阶段,为了扩大内需,促进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和推动流通价值创造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流通价值;内外贸一体化;产业转型;等产业曲线

一、内外贸一体化为流通价值创造提供重要契机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和价值取向的基础和前提下,内外贸一体化是建立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同世界贸易体制接轨的必要手段。对外贸易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之一,内贸则是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协调内外贸之间的发展关系则是改善我国贸易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贸易对经济的增长产生的动态效应,常常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那么贸易中流通渠道就相当于“润滑油”,使得各种贸易要素在发动机里更加充分的“燃烧”,高效低耗推动经济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和采用,使一些国际商务跨国公司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这些商业模式其实质就是对于商贸流通渠道的整合和扩展,实现了内外贸的一体化,实现并创造出了流通价值。2010财政年度(2009年2月1日至2010年1月31日)销售额达4050亿美元,2010财年慈善捐赠资金及物资累计超过5.12亿美元,比09财年增长超过20%。2010年,沃尔玛公司再次荣登《财富》世界500强榜首 。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0年度行业发展状况调查”显示的中国2010年连锁百强企业中苏宁电器集团以1562亿元得销售额排在第一位,以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6.8275来算的话,大约是228.78亿美元,是沃尔玛公司的5.65%。而我国流通企业的运作模式僵化、规模偏小,这与内、外贸的分离有直接联系。流通领域的内贸、外贸两班人马、两套机构,使企业联合与兼并受阻,不能有效地实现规模经济,阻碍了流通价值的有效实现。
从2003年商务部的成立以来,中国各大地区都在积极推进内外贸相互协调发展的进程。在这过程中产业转型成为各个地区关注的重点问题,如中国各个地区应如何进一步正确把握在区域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如何实现产业经济从低附加值的原材料、能源供给、基础加工业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下游延伸?如何盘活资源,使产品价值在本地区实现最大化,并将流通价值延伸到国外市场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根本上说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改变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大力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经济发展模式迫切需要全面转型。中国各个地区经济的转型绝不仅仅停留在自身地区经济增长,而应成为整个中国经济均衡发展的一个个有机体,实现流通价值的国内市场实现和国外市场延伸,这也正是流通业发挥功能的有效时机。
二、产业转型模式的批判性思考
现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区域工作的加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各个地区经济转型面临着不断变化着的新环境,如全球化的迅速推进,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西部大开发的进行,东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等等,其区位优势也在不断被发展着的现代信息技术所减弱。为此,各个区域应认清其“区位优势”、“比较优势”等使用条件及局限性,科学地认识自己在整个宏观区域格局中所处的位置,创新发展方式。在产业转型发展方式上,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服务发展模式、梯度发展模式和赶超发展模式。这些发展模式都有其一定的理论局限性(详见表1)。

表1产业转型模式的理论依据及缺陷
模式 理论依据 理论缺陷
服务发展
模式 比较优势 一是强化了自己的低水平产业结构地位; 二是逐步恶化了将来的交易条件, 因此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不能自拔;三是比较优势理论是以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或不能完全流动为前提的, 而对于一国内部来说, 这种前提基本上不存在。
梯度发展
模式 梯度转移 一是梯度转移理论所要求的制度相同、产业相关和条件相似等前提条件在实践上很难成立;二是落后地区主要从事的是一些高能耗、低技术、低产品附加值的初级加工产业的生产, 落后地区只能在发达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下下获得较低层次和速度的增长, 二者增长速度不同,差距将越来越大,经济趋同很难实现。
赶超发展
模式 技术模仿 一是技术模仿、经济发展、制度变迁是一个一元线性的决定过程, 技术模仿只是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潜力, 技术层面的潜力能否转化为经济实力, 尚待论证;二是单纯从技术模仿来实现后发优势的认识是片面的, 回避了制度特殊性在欠发达地区经济追赶中的重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服务型、梯度型还是赶超型都存在着制约因素,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在强调用技术的力量来优化提升制造业,从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产业转型提出了可以借鉴的路径,在局部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实施。然而在中国逐渐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整体经济环境形势下,应当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在战略层面上从技术价值创造转向流通价值创造。
三、流通价值创造带动产业转型的经济学理解
中国产业转型路径要依托流通业的发展是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在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过程中,经济布局与发展逐渐形成模块化,并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革命性力量。模块化战略正从本质上改变着现存产业和产业结构,重塑着社会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基本结构,以至于当今产业己经进入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模块化消费的模块化大发展时期(Baldwin & Clark,1997)[1]。而模块化演变,使得流通产业的带动效应和价值创造效应得到很好的证实。模块化带来产业结构 “微笑曲线”化,即是在整个产业链中,产业链利润呈现一个“V”字形,处于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销售、服务企业,其创造的附加值是比较高的。 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和装配等环节,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因此。成为整个价值链条中最不赚钱的部分。从微笑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流通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意义。“微笑曲线”这一现象在我国的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经济对比上也存在类似现象,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的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产业链的“微笑曲线”
在价值增值链的“微笑曲线”上,由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和营销环节的转移是增值能力和分工地位提升的显著标志。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分工链条中,从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组装生产,到终端的物流配送,国内市场整体处于原材料供应、能源供给等零部件配套等中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居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
因此,要想提高国内市场经济的附加值,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必须努力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即技术研发环节和流通环节。那么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应具体如何来实现向产业链两端的延伸?技术研发环节与流通环节二者兼顾?还是根据市场区域状况进行区别对待。
为了更好得说明这些问题,考虑到涉及的变量主要是技术环节和流通环节两个因素。本文引入Gereffi(2001)和联合国工发组织(2002)描述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理论框架,即产业升级包括流通能力升级和技术能力升级两种方式[2]。这里的流通能力是指产业价值链中包括品牌创立、渠道建设、供应链一体化等一系列流通活动所体现出的能力。流通价值创造能力涉及营销网络的构建、广告策划、品牌的运作和维护、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能力。技术能力指的是产业价值链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然后,利用等产业水平曲线来进行流通能力升级与技术能力升级对产业升级的效果对比。等产业水平曲线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达到同产业水平的两种能力要素的升级量的各种不同组合轨迹。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升级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同曲线上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促发的产业水平都是相等的(如图2所示)。
国内市场经济要寻求产业链延伸的环节,要先确定其能力要素组合的现状点。第一,从国内市场经济第一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农村产业水平较低,结构不合理,农业的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国内市场农产品产量大,深加工系列产品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与销售之间未能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联结,造成国内市场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整体市场竞争力弱。第二,从国内的工业化进程来看,我国经济整体走的是一条片面发展工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道路。这种道路虽然利用了其资源的优势,使制造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忽视商品流通业的发展,造成市场分割严重、区域之间存在壁垒。第三,从国内市场经济自身市场发育角度来看,国内市场发展围绕着生产转,生产居于核心地位,导致了生产决定流通。第四,从国家的产业政策看,资金投放和支持的重点也多是制造业,商品流通业从来没有被提到重点发展的位置上。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了国内市场的流通能力水平滞后于制造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水平。而流通业仍是一个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流通力的落后不断累积出巨额库存,造成了最大的停顿,最大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占压了巨额的流动资金。在等产业水平曲线模型中,这种滞后表现为能力要素组合的现状点位于坐标体系右下方区域(如图2所示)。由于等产业水平曲线具有斜率递减的规律,因此,在坐标体系右下方区域,流通能力的边际替代率要高于技术能力的边际替代率。因此,右下方区域属于流通价值创造区域,即流通能力实现的产业转型升级要优于技术能力;同理,左上方区域属于技术价值创造区域。

图2国家产业转型的等产业水平线模型及路径选择
注:等产业线同时要满足以下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较高位置上即离原点较远的等产业水平曲线总是代表较高的产业水平。也即要素能力越强,产业水平相对低的也就越高。第二,任意两条等产业水平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组合的能力要素不可能促成两个不同的产业水平。第三,等产业水平曲线凸向原点,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也即能力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因为,要升级某种能力要素并保持产业水平不变,就必须相应地降低另种一种能力要素。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国内市场经济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应更偏向流通环节。同时,由于各个环节的价值创造不仅受本环节功能特性的影响,还受价值链上其他环节功能特性的影响(李平,狄辉,2006)[4]。流通业的网络外部性 使得流通环节的价值创造带来制造等技术环节的优化。因此,提高国内市场经济的产业附加值从优化产业链上的流通环节入手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四、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在技术发展与流通发展的路径中,看到流通提升相对于技术提升在现阶段对国内市场经济的现实作用,当然这并不等于技术发展就不重要,关键是要理清二者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提出了扩大内需、搞活流通和刺激消费的战略方针,国内流通价值的实现和本地化将大大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水平,这无疑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经济的增长过多的依赖于资源,依赖于本地特有的煤炭、矿产等资源,从事的是基础加工,为国外发达的加工制造业提供能源与初级品,而具有高附加值的最终制成品的价值往往被国外发达的贸易市场所获得。从目前国人越来越热的奢侈品消费的身上,便可发现我国大量的流通价值在外流。随着国人购买力的增强,我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可以说作为特殊品的高档奢侈品的市场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商家的注意,各种国外奢侈品牌代理与销售风生水起,如香奈儿、阿玛尼、LV等等,迫切想在这一个巨大的“蛋糕”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这快速增长的新市场中,50%以上的份额是在境外市场实现的,据统计内地游客在香港用手推车买化妆品、在拉斯维加斯包场购物,到2010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买免税商品总额达6.5亿欧元(约合61.3亿元人民币),消费力“外流”现象越来越普遍 。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奢侈品的流通价值50%以上在国外实现,并没有停留在我国境内。更进一步,如果考虑到几乎60%的奢侈品品牌都在中国有代工生产(李飞和胡凯,2011)[4],那么这个丧失的流通价值就更加巨大。
当然我国也有发育较好的交易市场,通过构建起来的良好的流通渠道将流通价值留在本地,实现了流通价值的最大化。如广东佛山的乐从家具交易市场,其容纳了海内外3590家经销商和1209家生产厂家,汇聚了国内外高、中、低档的家具品种2万多种,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买家,产品畅销国内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国外市场,长年驻乐从的外购采购人员达数百人。乐从家具市场已成为“全球家具采购和配送中心”, 在世界的家具行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因此,乐从家具交易市场不仅充分实现了本地家具及其相关加工制造业所具有的流通价值,还带来了国外的消费者和经销商,进而拓展了国外市场、延伸了流通价值。
在内外贸一体化的背景下,内外贸流通渠道的建设作为经济运行中的中介,为各参与主体带来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机会,使内贸与外贸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推动内外贸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同时构建内外贸一体化的流通渠道体系,有利于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外部收益,增加无形资产,巩固扩大客源的贸易集聚效应和贸易促进效应等优势。此外,内外贸一体化流通渠道网络的构建为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契机,使企业实现内贸和外贸的同步进行,在实行自身先进技术产品“走出去”的同时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的高科技术与思想,不但节省了交易费用也提高了交易效率,使企业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
实践理论都说明,在目前现阶段,流通价值的实现和创造带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协同和互动, 最终有利于内需的扩大和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Baldwin, C. Y. and K. B. Clark. Managing in an Age of Modularity. Harvard Businesses Review, 1997(9): 84-93.
[2]Gereffi, G. Beyond the producer-driven/Buyer-driver dichotomy——the evolution of global value chains in the internet Era [J]. IDS Bulletin, 2001, (3): 30-40.
[3]李平,狄辉. 产业价值链模块化重构的价值决定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9): 71-77.
[4]李飞, 胡凯. 奢侈品消费外流的成因和对策研究[J]. 国际贸易,2011(4):30-36.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我要投稿

立即
投稿

我要分享

我要评论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