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首先提到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准确理解农业全产业链的内涵要义、目标任务、政策方式、路径举措,对新时期持续做大县域经济、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全产业链的内涵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提出,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总书记的讲话,为理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乡村产业“升级版”的重要内涵提供了重要依据。

  充分发挥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形成辐射式产业体系,提升整体功能效益。农业全产业链是当前我国乡村作为兼具自然、社会、经济体特征中,聚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四大功能的综合体现,是“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农文旅”有机结合的农业产业化“一条龙”经营模式。围绕“农业+”,形成主导产业带动关联产业的辐射式产业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的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提升整体功能效益,从而推动农业及其相关联产业产值上升,为乡村全面振兴铸就坚实基础。

  有效衔接农业各环节各主体,形成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包含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各个环节,涵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以及育种公司、农资供应、科研团队、技术培训、生产服务和担保贷款等多个主体。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将各个环节、各个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形成既相互不可替代又相互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推动农业从资源型向内涵型,从产量型向质量型的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农业向中高端跃升,加速产业创新发展,做大县域乡村产业生产总值。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是新时期对于乡村产业发展的更高要求,也是乡村隐藏沉睡的优质绿色农产品、优美生态环境、优秀传统文化的更高标准、更多价值所在。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有利于解决当前县域产业链普遍较短、价值链普遍偏低的问题,有利于做大县域生产总值,为双循环格局提供坚实的战略支点。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从种养领域向二、三产业拓展,让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承载着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增效,在实现循环增值、梯次增值、全链增值的同时,让农民在多环节就业增收。通过产业赋能,农民收入不再仅是“靠地、靠力”的“死”收入,而是更多的“活水之源、活本之木”的“活”收入。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有利于为乡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带好头、领好路、脱真贫、真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真正让产业增值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稳定、可靠来源。

  多层次、深层次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立体式、开放式打造“四链协同”

  聚焦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优化供应链。近年来,立足区域优势,各地成功培育了一批县域主导产业,例如东坡泡菜、正阳花生、金乡大蒜、五常大米等,在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和带动力。从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出发,需要进一步巩固产业核心优势,优化以市场为导向、按需生产的供应链。要大力推广适度精炼、恒温灌装、充氮保鲜等新技术装备,开发系列中高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满足消费需求。要推进加工技术标准规程,修订产品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优化供应链水平。

  打造开放立体式产业格局,延伸产业链。农业的增值增效,主要在二、三产业。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仍达23.5万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6000亿元。乡村振兴进程中,农业要上新台阶,就要把目光精力更多放在耕地经营以外,要深层次利用林地、茶地、果地、牧地,合理利用沉睡的山海资源及“四荒”地,积极开发绿色生态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打造“三生融合”的乡土小村、特色小镇、产城园区等,延伸产业链条。

  强化科技资金等要素投入,构建信息链。资金和技术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两大支撑。“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部安排超过100亿中央财政资金打造了15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该项目目前的年度纳税总和近200亿元,吸引超过900家龙头企业入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必须在持续加大资金技术投入的同时,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要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全过程管理数据和分析服务模型,健全市场和产业损害监测预警体系,提供产品质量追溯、行情资讯、供需信息等服务,构建数字化信息链。

  以“链主”企业为引领,提升价值链。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契约型、股份型、分红型等企农利益联结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农村二、三产业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贡献率达58%,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户经营收入增加了67%。发展农业全产业链,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链主”作用和产业化联合体“统”的职能,组织育种育苗、生产基地、仓储设施、科研院所、加工流通、产业协会、服务机构、电商平台等主体进一步创新联合机制,完善产前、产中、产后组织体系,提升价值链。

  扎实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方式和路径举措

  立足区域经济,制定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是关键,要在充分调查研究沟通协作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解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乡村多种功能、三产融合用地贷款、主体间利益联合机制等问题,制定谋划近期、中期、长期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政策、目标、任务、项目、措施、保障等,注重规划功能、目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制定合理布局的路线图、施工图,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瞄准国际标准,创新升级产业链供应链组织方式。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增强核心控制力和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围绕解决原料靠进口、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分级分类推进粮食类、养殖类、都市现代类和重要农产品、果菜茶等特色农产品类的保供、保质、保市、保价。因产业而宜设立基础能力改造迭代、延链补链清单,明确全产业链技术路线、区域布局和应用领域。

  确保安全稳定,统筹布局产业链条健全的新项目。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要在满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上,把单体经济集聚集成链路经济综合发展,在耕地经营之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地可依托现有产业条件,统筹布局一批产业基础安全可靠、产业链条健全的新项目,以“补短板、强弱项”为主,建立试点。挖掘项目背后的创新技术、经营理念,强化科技资金人才要素支撑,为下一步创制农业全产业链关键技术装备做基础。

  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公共化平台,打造服务体系。提升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效能,必须要在产前、产中、产后以及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各环节畅通技术服务、公共服务、信息服务等系统性服务。要搭建信息平台,为原料商、加工商、采购商、投资商、营销商提供全方位市场服务。搭建科企对接平台,健全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开展针对农业全产业链项目库的信贷服务,引导“链主”企业为“链上”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担保贷款和增信服务。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我要投稿

立即
投稿

我要分享

我要评论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