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核心功能的形成和确立,是在广州城市建设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演化而成的,它是广州各界探索和思考未来城市建设的成果,并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得以体现。

(一)20年来广州城市核心功能的演变及思考

近20年来,广州城市建设核心功能的演变主要通过“五年计划”来体现的。其中:

(1)“十五”时期,广州要努力建设成为在全省发展中起龙头带动作用,在国内城市发展中居前列,在国际上影响大的现代中心城市。通过“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到2010年一大变”,建设成国内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大城市。

(2)“十一五”时期,明确的核心功能是:精心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

(3)“十二五”时期,明确的核心功能是:全面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首善之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建设幸福广州。

(4)“十三五”时期,明确的核心功能是“三中心一体系”,即建设三大核心枢纽,即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同时还提出要建设,即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近20年,广州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总体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升级的,在重视科技、交通、制造业等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两点教训值得深刻反思和吸取:一是对广州“千年商都”的优势如何传承和转化,未能充分体现在城市建设的核心功能定位中;二是对广州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缺少充分认识,尤其是对广州在会展业、专业市场在全球供应链和国际商贸的影响重视不够。广州有必要从思想上和战略上这些产业和业态对于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重要性,并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资源投入等方面充分考虑。

(二)广州城市功能定位与主导产业的匹配

广州城市核心功能的变化,实际上主要通过主导产业的选择来体现的。

20世纪80年代,广州着眼改革开放实际,大力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到1988年轻纺工业占工业产值65.96%,快速促进了城市经济起飞。之后,广州外接国际产业发展,内对国内市场需求,以支柱产业的重点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世纪90年代先后明确了电子、汽车、摩托车、日用电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石油化工、钢铁、建筑与房地产、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产业为支柱产业;本世纪前十年广州明确工业将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电子通信设备、石油化工等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将生物产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到2011年,广州产业发展已实现“四个超60%”,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1.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6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进入“十二五”,广州确定了产业发展“9+6”体系,推动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务与科技服务、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产业、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时尚创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

“十三五”以来,广州突出创新驱动,科学区分产业发展区块,重点建设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都市消费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其中将“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整个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的主引擎,着力打造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有力支撑广州集聚国际高端要素,进一步提升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9:27.97:70.94,形成了汽车、电子、石化、电力热力、电气机械等5个产值超千亿的工业行业,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等6个增加值超千亿的服务业行业 。

《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规模,占GDP比重超过15%,生物与健康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精准医疗、高端智能机器人等5大前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天河科技园等37个产业基地,大力提升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等57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效能,推进实施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见下表)。


从近40年来,尤其是近10年广州的主导产业变化看,广州在城市功能与产业布局中,主要偏向发展工业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科技服务业,但作为与城市核心功能相关的商贸服务业的地位并不够突出。

(三)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的主要功能与选择

从现状来看,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的主要功能已经十分明确。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给出的核心功能,可以基本明确其建设的主要内容。

1、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与内容

(1)国际商贸中心功能

商贸业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往往起着源动力作用,以商流为起点,可驱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继而带动航运物流、金融、信息、制造等产业发展。广州是千年商都,因商而生、因商而兴,商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广州的城市灵魂、性格。凭借广交会数十年形成的影响力,国际上高度认同广州的商都地位。未来,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可从传统的贸易中心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离岸贸易中心、全球贸易营运和控制中心,强化国际商贸资源控制,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向高端延伸。

(2)国际交通枢纽功能

广州地理区位得天独厚,是全国乃至全球为数不多拥有海、陆、空交通枢纽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机场和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是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和国家城际轨道干线中心,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以及发达的信息基础设施,可以有效联动陆海、沟通南北、辐射东西。广州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既是对现有优势的持续巩固和提升,也是通过构建通达国际的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的全球联通性,拓展城市影响空间,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现实要求。

(3)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

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求科技创新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国际大都市建设必须迎头赶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广州拥有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全省70%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在校大学生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广州建立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联系高精尖企业、重点服务标杆企业的服务链条。企业数量已突破1万家,居全国第三位,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实现100%以上快速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正在快速提升,科技创新后发优势十足。

(4)国际教育文化中心功能

广州的教育发展水平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名列前茅。广州教育坚持高水平发展,不断探索教育改革创新路径,重视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推动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影响的“广州经验”。广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相对完备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具有岭南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在动漫、设计、会展、游戏、演艺等方面形成了一批优势创意文化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园区,拥有我国最大的文化交易市场,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居于全国前列。

(5)国际金融中心功能

近年来,广州加快实施金融强市战略,全球金融地位不断提升。广州连续三期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体系,排名从第21期的37位、第22期的32位上升到第23期的28位,在大中华区的排名首次超越台北上升至第5位,与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一起被列为成熟性国际金融中心。近年来,广州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显著拉动区域经济增长,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金融业成为广州市第五大支柱产业和第四大经济增长引擎。广州地区中外资银行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位居全国大城市第四位,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增加,新三板挂牌企业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多层次资本市场亮点纷呈。保险业实现迅猛发展,保费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从金融基础设施看,广州已形成相互连接、功能互补的全国统一的支付系统与具有区域特色的支付系统,支付系统处理业务笔数及金额稳居全国前列 。以强大的区域经济带来的旺盛金融需求作为基础,广州提升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后劲更足。从竞争软实力方面来说,广州毗邻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国际会展商贸地位海内外闻名,在海外华人、华侨团体中拥有较高的影响力,这些软实力为广州未来建设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提供了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6)国际交往枢纽功能

国际大都市一般都具有强大的国际交往协调能力。广州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对外开放重镇和通商口岸,拥有丰富的国际交往经验。依托国际航运、航空和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广州正构建起通达全球的交通和产业网络,未来将与国内、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圈”,与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时航空圈”,为广州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提供强大支撑。在国家开放发展战略中,广州始终被赋予重要定位,是“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珠江一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近年来,广州在国际上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路演、推介和宣传活动,主办《财富》全球论坛、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全球市长论坛等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发布了“广州宣言”,国际知名度和认同度迅速提升,为建设国际交往枢纽创造了良好环境。广州现有62个总领事馆,是华南地区最多的外事机构聚集地,呈现增加趋势。外国总领事馆聚集广州,服务的不仅仅是广州市和广东省,而是整个华南大区。这充分表明广州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交流交往中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我要投稿

立即
投稿

我要分享

我要评论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