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载体进化论  见证更多历史变革

作为工业市场的产业载体

如果把物业的发展史比作一场大戏
分明就是一部上演“逆袭戏码”的时代剧
气势磅礴,波澜壮阔
产业载体诞生伊始,仅仅是作为工业生产的场所而存在,遵循着几乎相同的底层逻辑——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来围绕生产组织的需求进行空间布局和建筑营造,大面积“铁皮火柴盒式”的空间成了最为有效的回应模式。这也不可避免地让它的身上被贴上了三个标签:简陋!冰冷!单调!

经济发展,产业升级
用户对载体的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最初的提高物业交付标准,到后来的完善载体功能模块,载体发展由简单的硬件堆叠向提升软服务能力转移。
近年来都市产业综合体应运而生,载体建设进入强调智能化、人性化和生态化的时代。
今天的中国,各大城市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都市型产业,而在土地集约化开发的当下,具有多元化复合功能、人才密集型的都市产业综合体将是这类产业及产业人才的共同选择。

都市产业载体发展的新思路

逆袭的起点——村级工业园时代
20世纪80年代的产业载体,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功能单一,与城区相割裂,无明确的产业主题。
开发模式:以成本为主要考量的粗放型土地开发
交付标准:土地“三通一平”,物业无严格的建设标准
园区运营:仅提供载体和基本服务的简单房地产经营
园区配套:依靠周边个体户提供生活服务
扮演了制造业摇篮角色的村级工业园,从“村”光无限,逐渐成为发展桎梏,不仅挤占了大量空间,还成为了“小散乱弱”的代名词。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主题产业园开始崭露头角。

蓄力中——主题产业园时代
时间来到20世纪90年代,产业载体发展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选取特定产业主题形成集聚,开始具备社会管理职能。
开发模式:简单的土地开发规划,以产业链配套驱动开发
交付标准:标准化建设流行,定制化建设出现
园区运营:围绕产业主题招商,提供企业基本服务
园区配套:配套宿舍、饭堂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
新的发展形势下,“圈一大片土地,再布几个产业、发展一批企业”的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已再无生存空间。产业园区发展开始迈进新的里程。

蓄势待发——产业综合体时代
21世纪初,产业载体向高技术密集型迈进,强调园区的生产服务性,着重完善企业增值服务体系。
开发模式:成熟的土地开发规划,关注产业链整体价值提升
交付标准:行业通用标准出现,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灵活突破
园区运营:提供种类丰富的企业增值服务
园区配套:配套更为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平台
当产业园区不断缩小与城市的距离,在此办公的人们不断产生新的需求,与城市的融合慢慢呼之欲出。

黄金时代——都市产业综合体时代
产城融合,以人为本
都市产业综合体进一步与城区结合,从单一功能向研发、办公、会展等多功能复合演变,为产业提供规整集约的发展空间,有效回应其形象诉求。同时,更关注生态的协调发展及个体用户的精神诉求。因此,生态化和人性化的建设理念,是都市产业综合体的显著特征。
紧跟产业,前瞻开发
都市产业综合体更关注从都市产业的发展趋势出发,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落脚点和驱动力,由用户介入进行合作开发的举措越来越频繁。
高维跃迁,智慧运营
智慧化运营确立了主导地位。随着机器逐步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能, “人”的参与环节从执行向统筹管理推移,角色定位从参与运营、提供服务向管理运营、享受成果转变。

中国的产业载体四十年发展历程 

最初的二十年(1980~2000)
业界全力探索产业载体的标准化建设,安全、规范、整洁、便利的园区是人们在短缺经济时代对于产业载体的迫切需求。

过去的二十年(2001~2020)
产业载体的建设标准已发展健全,业界逐步将重心移向提升服务能力,体现了集约经济探索期人们对服务型园区的不懈追求。

展望未来(2021~)

都市产业综合体将以高度智能的面貌、人性关怀的内核以及自然和谐的理念,承载都市产业的高速成长,实现集约经济时代人们对都市空间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无限遐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我要投稿

立即
投稿

我要分享

我要评论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