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工业化后期,“工业革命”接近尾声,“服务革命”时代来临。而在服务经济时代,商贸服务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开始向各行各业渗透。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作为商贸服务业的新兴业态,更是彻底改变着传统服务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在此背景下,以观光、看风景为目标的传统旅游业,由于产业链太短、价值链水平偏低,普遍正面临行业性颠覆,因此,促进商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形成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形态和体系,是当前旅游业发展中的新趋势和新课题。

    关键词:商贸服务业 休闲旅游业 文化创意 现代服务业

    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最大的推动力来自消费者的购买力和商业人气的集聚。没有消费者买单,所有的发展愿望都是空想。而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商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的经济模式是吸引外部消费,提高流量规模的主要途径。商业、文化、旅游三者的关系中,商业是基础和核心,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带来的整体优势和品牌价值直接决定着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商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与旅游产业链重构

    现代休闲旅游服务业,是整个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休闲旅游服务业自身从发育成长到发展壮大,是一个产业演进的过程,其产业链构成和价值来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一致的。在现阶段,由于中国已经步入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发展又进入到工业化后期,同时又面临互联网+、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等机遇,传统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经济新常态、新形势下,促进商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重组旅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最主要突破口和基本途径。

    (一)商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质

    什么是商业、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从形式上看,就是以旅游业主体,增加商业、文化等新的产业元素,使旅游业从经营和内容上都发生新的变化。从实质上看,其实就要通过引入商业、文化等新元素,重构旅游产业链和价值链。

    简单而言,所谓旅游产业链是指旅游消费者从获得旅游信息并决定进行某次旅行、经过空间移动,到最终实现旅游体验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因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消费涉及的企业分属不同的产业类型而形成的一种产业链接关系。旅游产业链是以旅游产品为纽带实现链接的。从整个旅游过程来看,提供旅游产品的不同行业组成了一个链状结构,游客从旅游过程的始端到终端,需要众多的产业部门向其提供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他的各种需求。其中,不仅包括旅行社、交通部门、餐饮、酒店、景区景点、旅游商店、旅游车船以及休闲娱乐设施等旅游核心企业,还关联到农业、园林、建筑、金融、保险、通讯、广告媒体以及政府和协会组织等辅助产业和部门。前者构成了产业链的链上要素,后者为产业链的动态链接与正常运营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不同的产业链形成不同的价值链。价值链是一个行业或企业内,从供应链上游到形成最终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其中每一项活动都为最终产品添加了经济价值,所以,价值链就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增值活动。旅游产业的价值链基本包括资源、产品、渠道、客户四个环节。从资源到客户再回到资源,每经过一个环节,价值链的价值便增加。由客户实现最终的价值,由于销售增加,使得渠道、产品、资本等加大投入,价值链的价值进一步增加。从资源到客户知识流中的知识也在不断的增加。旅游资源的复杂多样,使开发商面对的问题具有很强的个性,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的深度和广度;资本市场的融资包装、资源的定价和保护、法律、政策、金融经济环境、产品打造、渠道供应、旅游产品营销、游客市场等知识不断地让整个产业知识聚集,促使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和创新。

    旅游业的价值链环节之一是由资源到产品。旅游产品能否打造成功,关键在于吸引力打造和可进入性。吸引力构成游客的出游驱动力,好的可进入性降低了游客的成本,加强了产品的吸引力。其次才是服务设施完备和环境的适宜,增加游客停驻时间,提高游客的总体消费。构成旅游产品的要素包括不止吃、住、行、游、购、娱乐,还有信息、环境等。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不同时期的价值在不同的要素中转移,产生了对旅游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提升改造的需求。旅游业发展初期观光产品的价值大,随着游客的选择广度和深度的拓宽,价值逐步由观光产品向度假休闲产品转移。 随着旅游产品的增多,竞争日趋激烈,游客可以选择的机会增加,在同类旅游产品中有品牌的产品获得游客量大。而且品牌也为其他产业的产品(比如房地产、旅游纪念文化影视产品等)提供了销路。所以品牌建设非常重要。

    (二)商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在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由于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偏低,因此,其旅游业的地位和价值也是受约束的。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旅游服务业的开发是初层次的、粗放的,缺少完善产业链的基础和市场环境。消费者对休闲旅游的需求水平、认识和体验也处于市场启蒙阶段。而且各地的旅游产业链也处于培育和起步时期。在这个时候,谈不上旅游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与再造,也谈不上旅游品牌的打造和个性化深化。各地旅游业的商业模式也处于探索时期。在此阶段,各地旅游资源与商业、文化、历史等的融合发展,也处于试验时期。只有到工业化后期,随着整个服务业地位的变化,从工业主导转为服务业主导,旅游业的地位来显示出来。

    早在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同年,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此后,各地政府纷纷促进商业、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上海市2013年发布了《上海文化旅游合作发展三年推进计划(2013-2015)》,北京市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内其他主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城市也相继跟进。但总体看来,目前,我国商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仍然处于起步期。

    实际上,现代消费经济学中的若干理论,都支撑着旅游产业的这种变化。著名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就指出了人们的需求层次动态变化的轨迹,从初级向高级的演化,这也就是意味着,传统的以观光为主导消费方向的旅游业,其带来的边际效应和消费价值正处于递减状态,必须重建旅游业价值的新来源。特别是,旅游消费活动的个性化发展,使文化越来越成为旅游的内涵和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当前的问题及思路

    尽管目前各地旅游界都在探索商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但实践表明,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1、融合发展的思路和路径还不够清晰,有待进一步加强。长期以来,各地文化资源、商业资源、旅游资源条块分割,缺乏融合发展的联合工作机制,各地商业、旅游、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厘清,还没有真正找到促进三者融合发展的核心环节;。旅游作为文商旅融合的贯穿角色,整合文化和商业资源的能力远没有体现出来。因此,如何融合发展,在现实中遇到了体制机制等各种障碍,目前还难以化解。

    2、缺少商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整合平台,融合发展的模式有待进一步提炼。目前,文化、商业、旅游产业发展边界逐渐模糊、彼此依赖性明显增强,融合发展成为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但如何市场经济规律促进区域文商旅资源与市场渠道精准对接,目前大多缺少相应的平台和动能,从而使商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还需提升层次,以真正实现整体联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实现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水平提升,必须从产业链构成的要素入手。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业六大要素来看,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领域包括文化、商业两个重要领域,其中,“游”和“娱”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吃”和“购”离不开商业的支撑,“住”和“行”则关系到游客从到达到离开的全部生活与活动。因此,以旅游业六要素为突破口,对文化、商业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将进一步激发各地文化、商业发展的活力,增添旅游的魅力,为建设品牌突出、品质优良、品位高雅的优质旅游目的地和消费中心注入新的动力。

    二、商业、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主要模式和内容

    如何使商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如何使它们有机地、灵活地、适度地融合到一起?以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加以融合?每一种途径或模式又包括哪些相关内容?从目前来看,这种融合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要素集聚模式:丰富和延长产业链

    为了使旅游业更具有产业扩张力和价值凝聚力,可以从丰富产业要素入手,使更多的产业要素集聚在同一旅游景区,同时延长它的产业链。从“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角度出发,增加新的旅游要素,对现有的业态体系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已有业态的补充和提升,使旅游地的游憩结构得以完善,达到旅游业态合理聚集、整合发展。如美国迪斯尼乐园完善的要素配置和业态布局是其一站式服务的关键,给予了游客全面的体验和完整的欢乐回忆,成为全球主题公园开发经营的典范。

    目前,可以考虑的新旅游要素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主要包括:商务、学习、养生、度假、感情、探险、创意、调研等。其中:

    1.商务旅游:工作与旅游的融合

    商务旅游,包括商务考察、商务谈判、品牌展示不、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旅游新需求、新要素。在工业化后期,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大量的新兴商务活动随之出现,尤其是随着商业活动的全域化、国际化以及市场深化,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商务交流将更加频繁。因此,商务旅游将是未来旅游业最具成长性的一种细分业态;

    2.学习旅游:在学习中旅游

    它主要是指研学旅游,它的内容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纯粹的留学,而是介于游与学之间,贯穿了语言学习和参观游览,包括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各种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目前,国内已有旅游机构提供成人研学产品,涵盖IT编程、瑜伽养生、高尔夫、品酒、咖啡、潜水、飞行等领域,职场人士通过短期技能类课程,可以获得技能提升、各类证书、职场镀金等收获。

    3.休闲旅游:旅游是为了放松

    主要是指休闲度假,包括乡村休闲、都市休闲、度假等各类休闲旅游新产品和新要素,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主体。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已从观光游发展到休闲度假。以感受乡土气息、拥抱亲近大自然、探秘古村落为目的的休闲农业游正受到人们的追捧。休闲农业促使大量的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继农家乐、渔家乐、花家乐、林家乐及生态观光农业园等业态之后,国家农业公园的出现将为游客提供新选择。

    4.养生旅游:为了健康长寿而旅游

    “养生”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旅游新需求、新要素。旅游原本就是一件身心愉悦的活动。当养生邂逅旅游,健康旅游应运而生,成为不少人青睐的旅游新模式。其中,中医养生旅游的发展最为强劲。 

    5.情感旅游:为了纪念和记忆

    “情感”主要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新业态、新要素。钱钟书就曾说: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旅行一个月再结婚。时下,以爱情为主题的旅游,尤其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据了解,目前我国与婚庆产业关联的行业已达40多个,新婚蜜月市场规模每年约1.2万亿元人民币。婚庆旅游、婚纱摄影等业态,对旅游业而言已是“天大机会”。海南目前重点向国内外旅游市场推出婚庆旅游产品,促进婚庆产品与海洋、生态、文化、康体、度假等产品的融合,希望从婚庆主题旅游产品突破,打造海南婚庆旅游产业链。

    6.探险旅游:追求一种新的刺激和享受

    “猎奇”主要是指以探险猎奇为目的的旅游新产品、新要素,包括探索、探险、探秘、游乐、新奇体验等,在我国近年也发展迅速。一些资深驴友已经不满足于常规的景点和舒适的休闲,徒步、登山、骑游等深度体验类的旅行方式渐受青睐。这些新方式令游客更加亲近自然,亲近人文,获取身心的锤炼与提升,更具个性化,更为深入。同时作为一种体育健身的方式,能有效地增强旅游者的体质,锤炼旅游者的意志。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颇为丰富,例如国内的徽杭古道、唐诗之路、漠河找北、寻秘贵州等,出境的巴厘岛梯田火山人文徒步、法国勃朗峰大环线高山徒步以及美国西部国家公园大峡谷徒步等均受到游客喜爱。

    7.创意旅游:为了找到创作灵感

    此外,随着旅游市场的细分,还有一些新的旅游要素在加入,例如,以艺术创作、采风、摄影、创意设计为主的创意旅游,主要是为了寻找灵感。

    8.调研旅游:为了更深入地了解

    还有以一种“调研考察”为目的旅游,这种旅游,更多的是一种行业性的活动,它一方面是为了提供行业间的交流机会和凝集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广泛地了解情况,增加合作的机会。这种旅游,它不纯粹是为了商务、学习或研究,而是兼而有之,例如,各行业协会为了增强对国外电子商务、零售业发展而进行的调研考察等。这种旅游,有时有着明确的调研目的,但有时就纯粹是一种高雅的旅游形态。

    (二)产业融合模式:从浅层融合到深层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者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的产业属性或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其本质上是由于技术进步、管理创新而导致不同产业边界模糊或消失,使相关产业联系更为紧密,互相交叉和渗透,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或经济增长点。产业融合作为一种过程,形成了一大批边缘性交叉产业,形成了大量新交叉业态。产业融合的不是两个产业之间,还可能是多个产业之间互相交叉,形成产业融合的交叉产业群。

    传统旅游产业,基本上是一个单一的产业链整合起来的结构,也可以看成为一个产业,但实际上,称为一个行业可能更为合适。在这个行业中,存在多个配套的产业门类,其核心关系,是景区吸引核与出游过程中全部服务配套之间的基础性关联关系。旅游过程中,吸引核及相关配套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原有配套可能变成吸引物,比如酒店吸引物、餐饮吸引物、车船吸引物等,从而打破了原有的产业关系,这是一种传统旅游中的产业融合发展。

    这里的商业、文化与旅游的产业融合,主要是指基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业态创新及随之而来的新旧业态创新聚集的模式,体现于一定地域内不同产业间的相互渗透、集团内部资源整合、泛旅游产业内的不同业态集中布局和共同发展。如旅游影视基地在原有影视业务的基础上,开拓旅游市场,提供旅游供给,实现同一时间同一地域空间内两种产业复合经营,多种业态聚集发展的模式,使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更大的发展,还在于农业、文化、养生、运动、养老等非配套性产业,也都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形成了融合产业群体,包括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实景演艺、养老度假、医疗旅游、高尔夫旅游等,这些都是新型产业业态,这对旅游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大多是浅层次的融合,那么,什么叫深度融合?所谓的深度融合,就是从原来的点线面到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再造,重构新的价值链,实现产业层次的提升,而原来的融合大多是单个的,表层的,随机的一种结合。

    在这方面,各地最近探索得比较多的,就是促进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休闲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按照结构层次划分为核心部分、扩展部分和聚合部分。核心部分有视觉艺术、文学艺术、音乐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等;扩展部分主要有传媒业(广播电视与印刷出版)、唱片业、电影业、广告业、设计业等。聚合部分主要体现在文物博物(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艺术品市场、教育产业等。文化创意产业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空间,旅游业应积极吸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果提升旅游产品内涵。体验经济来临。文化体验是人们现代旅游需求的重要内容。把古老的历史价值和现代的文化价值自然地融合起来,让旅游目的地由内而外自然尽显独特气质,并凝聚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包容力,让游客浸润其中、尽情感受,这是文化旅游的核心。以发掘文化、表现文化、营销文化来升级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在体验经济时代的发展出路。

    (三)空间复合模式:促进旅游相关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培育旅游产业体系中的相关业态,并使其与旅游业态合作共生,形成多功能复合的空间,满足消费者的旅游、休闲、度假和其他需求,形成集群化发展。如上海松江新城的泰晤士小镇聚集了婚纱摄影公司、星级酒店、高档餐饮、度假别墅、豪华游艇、展览馆等多种业态,是成功的综合性休闲地产开发。再如,大量的商业场所,以旅游业带动人气,将商业网点变成景点或景区。

    1.增强商业网点的旅游功能

    这方面,主要涉及一些商业网点增强旅游功能,同时在景区增强商业功能。参见下表:

表1  旅游业商业的分类


    2.开发建设旅游商业综合体或商业街

    最近这些年,旅游商业地产开发非常火爆,以大连万达城为代表。此外,广州长隆也正在对外扩张。但更多的是发展城市旅游商业街,推进城市的传统商业街区向文化旅游型商业街区的转型升级。如上海石库门、佛山岭南新天地等。

表2  传统商业街向旅游商业街的转型


    三、促进商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主要对策

    在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业必须产业再造、转型升级、深化变革,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进而成为现在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现代服务业中的核心产业和支柱产业。从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而言,之所以促进商业、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如前所述,一方面,它是产业深化的必然选择,是为了深度拓展传统旅游业的内涵与外延,提高它的产业层次和价值水平;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市场竞争,促进不同旅游景区和景点的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增强它的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从而提高旅游产品的商业联系和粘性,锁定一部分长期客人,使这些这些客人从一次性的观光欣赏变为长期的、定期的、习惯性消费,并愿意为之付费和买单。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对策。

    1.制订促进商业、文化与旅游发展的中长期战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深化、市场深化、技术深化都要求我们的经济活动在一种长期理性指导下推进。目前,中国经济正全面进行大转型,从一个三十年长周期向下一个三十年长周期跨越,在此背景下,国家提供了包括互联网+,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4.0等一系列新战略。显然,任何一门产业在新的大战略背景下,都要重新起步,从头出发。

    不同的城市和区域,旅游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不再是某一个旅游景区或商业街的问题,而是城市或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地商业、旅游、文化三大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必须制订相应的长期发展战略。这种战略是一种长期性的品牌打造和整体布局,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某条街、某个商圈的商业环境打造,更不能重“商业”轻“旅游、文化”;要通过对城市和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不断整合提升,吸引国内外客流,实现商业、旅游、文化一体化消费,从而提升城市和区域的综合竞争能力,提高商业的消费规模和消费能级,推动商业、旅游、文化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2.再造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以旅游服务业层次的提升和转型升级为导向,实现旅游服务业的产业链再造,这是促进商业、文化与融合发展的关键。通过前述的“六+八”旅游元素的不同组合,尤其是商务、学习、创意、养生、调研、体育等新兴元素的引入,拓展旅游业的范围,丰富和延伸产业链,在不同的城市与区域形成强大的旅游产业集群,进而增强产业个性、特性和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

    由于旅游产业的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带动力强,涉及诸如传统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零售业、交通业、文化娱乐业、体育运动业、房地产业等众多产业。旅游产业集群主要指以旅游为主导,由旅游带动或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和横向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体系与产业群体的聚集与集成,其中包括旅游核心产业、旅游相关产业和旅游支持产业三方面。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以养生旅游为例,一批有生态养生功能的温泉度假村、森林公园和乡村旅游景区可以率先开发主题养生旅游项目,通过讲座研习、养生体验、短期疗养等形式提供休闲度假的旅游高端特色产品。同时,积极挖掘我国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试点建设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增加游客体验,满足高端需求。以温泉旅游为例,就可以形成丰富的相关产业链和产品线。

    3.提升旅游价值链,增强旅游业的创富能力

    相比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目前旅游业的价值链水平很低。旅客的消费购买量大多处于较低水平,旅游景区的价值来源也比较单一。因此,以商贸服务业与旅游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为动力,完善旅游服务业的供应链管理,提升其供应链管理水平,尤其是商业策划、商品品牌的植入、景区商业体系的重构、主动性的旅游购物、商业本身的旅游功能开发,从而实现旅游业的价值链再造。

    价值链集成就是在客户、企业、供应商以及其他的业务伙伴之间,实现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融合。就旅游业而言,就是要以内容的深度挖掘为导向,提升休闲旅游服务业的价值链水平,重点是增强景区和景点的品质、品味与新内涵,提升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线下体验,提高服务质量等。

   要提升旅游业的价值链,就要深度挖掘旅游及文化景区的商业内涵。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性利用,建设反映该地区历史文化特征的小型博物馆、陈列馆、体验馆和室外雕塑等,推进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风貌建筑、名人旧居、历史名校、工商业遗址等定时向游客开放。一些历史比较悠久的城市,大力培育发展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鼓励和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加大对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力度,培育一些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又通过编排使其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

    同时,拓展演出市场,鼓励演出团体创作与旅游景点、饭店、餐饮场所等相结合的互动式演艺节目。在重点景区推出有特色的演艺精品,支持利用文化广场、文化中心等场所举办特色文化活动。丰富消费业态和都市旅游夜生活,在城市的主要历史风貌街区,增设广场演出、酒吧演出、街头演出和游客参与类项目。打造各类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民俗旅游,通过调整古文化街、步行街经营业态,充实餐饮、民俗表演、茶馆相声、风味食品等经营项目,增加旅游产品体验,延长营业时间,培育晚间旅游消费市场。

    此外,强调各地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生产和品牌打造。加大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举办旅游纪念品大赛,推动旅游纪念品研发、设计和销售,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城市形象、文化元素和景区个性化的旅游商品,增加旅游商品销售占旅游收入的比重。大力发展特色工艺品生产和民间工艺品创作生产,支持建设民间工艺美术品生产基地、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展销中心和交易市场。开发旅游创意影视、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旅游产品。规划建设兼具旅游集散和咨询功能的大型旅游纪念品综合商店。

    4.完善供应链,推进旅游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服务业的供应链普遍比较粗放、分散和层次较低,供应链管理基本上没有被应用,因此,对旅游业从开发建设到游客消费之间的流程体系基本上依靠传统的业务管理阶段。在当前的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大背景下,旅游业供应链管理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借此提升整个旅游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例如,可以借助信息产业改造传统的商业、旅游、文化产业,并形成商业、旅游、文化之间的信息平台;通过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商业和旅游及文化的门户网站建设以及商业和旅游和文化三大产业信息发布的公共平台建设;积极提供大量的数据资源,提高市场准入的透明度和便捷性,解决商业、旅游、文化三大产业间信息沟通不足的问题,构筑商业、旅游、文化三大产业之间的信息平台。同时,在城市旅游管理的机制体制创新中,可以考虑在商业、旅游、文化三大管理部门之间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共同解决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问题;并定期与规划、交通、环保、统计、工商、房地产等部门交流上海商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信息。

    5.实施项目带动,加强对新兴旅游项目的投资力度

    商业、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必然孕育一批新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只有通过相关的项目投资,才能促进其融合发展,如新兴的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传统商业街改造等。

    在这方面,特别要重视的是,各地要大力强调一些建筑文化、餐饮商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推出美食旅游,打造主题文化旅游园。美食文化是最直接,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展示平台。可以在公众评选的基础上,认定旅游风味餐厅,推出代表当地特色餐饮的品牌小吃与菜系。同时,适当将一些具有时代色彩的工厂、仓库等变身为文化旅游创意园,建设主题博物馆,形成主题文化旅游园区。

    此外, 结合各地影视娱乐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影视、演艺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在有条件的区域,可以建立旅游扶持资金,推介旅游演出剧目以及旅游文化演出场所,整合影视体验和生态旅游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联合旅游公司、龙头企业、特色项目及餐饮单位,整体包装影视特色、演艺特色的旅游一体化运作和一站式服务。


参考文献:

[1]劳本信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价值链重构,《商业时代》,2005(23):78-79.

[2]张爱民,胡庆龙,基于时间、收入双重约束的旅游消费者行为选择——理论及实证分析,《黄山学院学报》,2010,12(6):47-52.

[3]王鑫,郭迎清,基于边际效应理论的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4):45-48.

[4]李荣贵,基于边际效用分析重游的研究,《世纪桥》,2008(4):69-70.

[5]孙思模,现代旅游活动与城市商业融合研究,《江苏商论》,2013(22):56-57.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我要投稿

立即
投稿

我要分享

我要评论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