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四十多年,尽管国外游客来华消费人数高峰时近5000万人,但总体来说,中国的国际消费体系还处于培育期,国内消费与国际消费也是两个平行的不同市场,联动性弱。中国游客去国外旅游普遍兼有旅游购物功能,消费力强大,而中国境外来华,基本上就是纯粹的旅游观光,只是看看玩玩,中国的国际消费力并没有释放出来。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消费层次、消费吸引力、场景打造以及服务体系,都还没有达到让国外消费者产生购物或愿意专门来消费的水平。可以说,这种情况就是中国消费力对外的单向循环和流动。

    然而,自2023年中国香港人的大规模“北上消费”,虽然仍然是中国香港人到中国内地的消费,但它却有一种中国国内的一种“国际消费力转移试验”,更是体现出中国内地的消费层次、服务水平等基本达到了国际游客接受的水准,并形成了吸引国际游客的消费能力。进一步说,这也是否预示着中国正在开启国际消费的新时代。从中国香港人大规模进入内地消费开始,逐步地,是否就会有更多的东南亚人、欧美人、非洲人,是以消费者的身份来到中国?从而不断拉动中国消费融入国际大循环?


    一、香港消费力“大回流”:香港人大规模“北上消费”已成趋势和潮流

    自2023年春节开始,香港人大规模“北上消费”开始引人关注。到现在为止,这个话题已经引起了广泛讨论,从理论学界到实践部门,从政策研究到法律界,都开始从深层次考虑这个问题了。进一步说,这已经从量变引发了质变,从而透露和揭示了一些规律性、趋势性的东西,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自2023年2月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后,香港人趁着周末及假期来到内地,尤其是深圳游玩、购物逐渐成为了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新趋势,这一现象被称为“港人北上”。数据显示,扣除机场、港珠澳大桥、启德码头及港澳码头的出境数据后,2023年下半年以来,北上的香港居民数不断攀升,从6月的408万增长至10月份的535万人次。而这一数据更是在2023年12月达到了顶峰,为668万人次,较6月的人流数据增长了63.7%。据大公报,2023年北上的香港居民有5334万人次,占整体出境比例达74%。按2022年底香港人口733万人测算,2023年平均每位香港居民“北上”7.2次。

    2024年以来,显示香港人来内地的热情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3月28日至4月7日,为香港复活节假期与内地法定节假日清明节叠加。“北上”的香港市民和“南下”的内地游客掀起了香港与内地,尤其是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间新一轮的“串门”热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预测,2024年复活节假期及清明节假期期间,预计约有1100万人次经各海、陆、空管制站进出香港。

    从3月28日,口岸人头攒动,机场、高铁站人流如鲫……,尤其是在罗湖口岸,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一片繁华景象。珠港澳大桥口岸更是车水马龙,排起长长的车龙,蔚为壮观。这一繁忙的场面,似乎预示着香港人北上内地消费热潮愈演愈烈。从购物中心到大型商超,从海鲜市场到夜间集市,从美容美甲门店到按摩水疗中心,深圳随处都可以听到熟悉的港式粤语和“港普”,而“反向代购”潮的兴起则让部分香港人不用过关就能享受到内地的美食。


    数据表明,香港消费“回流”现象明显。以前一到节假日,罗湖口岸总会聚集大量内地去香港的旅行团;现在倒过来了,入境人数常高于出境的人数。在香港新界,不少香港市民准备乘坐巴士到深圳湾口岸。港铁天水围站外,等待搭乘巴士前往深圳湾口岸的人数远高平日数倍。除了深圳,珠海也是香港市民的热门去处。去粤西以及其他城市。有计划经港珠澳大桥前往珠海口岸的香港网民发帖表示,到口岸的车堵住了,穿梭巴士也堵车了,所以临时改去澳门,绕一圈后再去珠海。

    由于香港人暴增,导致深圳、广州、珠海等热门消费场景客人爆满。有的港客想预订3月29日晚的餐厅双人位,却被告知已被订光。于是直接转道其他城市。深圳、珠海的位子订没了,有些的消费者干脆坐车去湖南、江西、贵州、四川、陕西或北京等内地城市。不少到过内地的消费者,叹中国地大物博,有高耸的山川、广袤的草原、一望无垠的沙漠和连绵起伏的丘陵……。以前,他们觉得很遥远,也很不方便,而现在高铁几小时就能到,太方便了。

    香港入境事务处最新资料显示,从2023年开始,港人“北上”的人数开始超过内地“南下”的旅客人数。7月1日-8月29日,已有超过900万人次港人入境深圳,而香港总人口数为733.32万人。这意味着,暑期平均每位香港人入境深圳1.2次,“南下”到港的内地旅客及其他旅客则为533万人次。2023年7月,香港出境人数,香港居民占60%多,而内地访客占近三成左右。这也就是说,如同十多年前一样的情形,不过是反过来了。香港来内地的人,远大于内地去香港消费的人数了。虽然是“双向奔赴”,但更是“逆流”或“回流”。

    二、“香港赚钱内地花”:香港人北上消费现象背后的原因

    自2023年1月8日零点起,香港与内地正式实施首阶段通关政策,这一里程碑式的时刻为两地的跨境消费开启了新的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接续性政策与举措陆续出台,不断推动香港与内地间的跨境消费繁荣发展。在这一政策春风的吹拂下,香港市民前往内地的人数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到内地城市进行一日游或短途游,感受不同的文化风情和购物体验。

    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休闲娱乐资源,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都吸引了大量的港人前来游玩和购物。深圳的购物中心、景点和娱乐场所熙熙攘攘,港人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在这里品尝美食、购买商品、欣赏演出,享受着与香港不同的生活氛围。

    这一跨境消费热潮的兴起,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交通、政策、商品、服务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了这一热潮的兴起。未来,随着两地合作的不断深入和政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相信这一跨境消费热潮将持续升温,为两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首先,“说走就走”,交通的便利为港人北上提供了便捷的条件。随着通关政策的逐步放宽,两地之间的交通往来日益频繁,为港人前往内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除了高铁、航空等便利交通外,水路和公路也是更加便利。高铁能够直接将香港居民送往各城市,一下子接近了香港与内地的距离,融入到一起。特别是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香港居民大规模开车北上创造了条件。另外,为便利港人出行,香港八达通卡有限公司推出“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先导体验计划。据港媒2024年3月27日报道,八达通新推出的“全国通”26日开售,在香港全线Circle K便利店、7个指定港铁站共10个客务中心发售,每张售价88港元。据悉,日后港人凭此卡可在内地超过336个城市搭乘有“交通联合”标志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超过3.8万条公交车线,以及48个城巿的地铁等轨道交通铁路和城巿渡轮使用。这一切交通便利,都将直接推动香港人北上消费的热情。


    二是“香港赚钱深圳花”:内地商品及消费确实有吸引力。中国制造显示强大的吸引力,让香港居民能够购买大量高性价比的优势商品,带回香港消费。过去香港是进口商品的集散地,大量国际名牌汇集香港,吸引国内游客前往消费。其中,广东游客是主力,因为香港有他们的亲人或邻居,有亲近感,也有优越感。每次去香港,不仅享受到了高端服务,同时购买到了优质商品,一举多得。然而,现在反过来了,大量国潮货品更是成为了香港人消费的时尚。

    特别是,通关之后,优惠的汇率、相对便宜的物价,仅仅一关之隔的深圳让部分香港居民看到了可以暂离香港高成本生活、寻求更具性价比的生活方式。这种“香港赚钱深圳花”的生活方式也被越来越多香港人所接受。也就是说,内地商品及服务的多样性和价格优势,以及内地服务的优质和热情,也是吸引港人北上消费的重要原因。

    三是内地推进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政策的推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两地政府为了促进跨境消费,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购物补贴等,吸引了更多港人前来消费。例如,深圳和香港两地政府为了促进跨境消费,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购物补贴等,吸引了更多港人前来消费。此外,内地商品的多样性和价格优势,以及内地服务的优质和热情,也是吸引港人北上消费的重要原因。

    四是内地消费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和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随着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在创新驱动的战略引领下,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和新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领域,内地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展现出了无限的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优势。


部分香港居民消费品类及比重(某机构调研,源于网络)

    相比之下,香港的服务业虽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却显得创新不足,发展缓慢。一些传统的老街区,由于缺乏及时的更新改造,再加上外地游客数量的减少,逐渐显露出一种明显的衰落迹象。这种现象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所降低。特别当香港居民享受到内地消费服务的大量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服务之后,更是产生好感。曾经,香港人对待内地游客颇为高傲,认为其行为不文明,心存歧视情绪,但现在实际体验之后,发现香港在相当多领域比其他国家的服务更好,于是大为改观。香港人大量融入内地消费体系,未来将成为常态。

    五是内地消费的服务创新和品牌推广效果显著。现在不少内地城市的消费服务创新,可以说走在世界前列。例如,深圳针对香港推行的跨境外卖。在深圳部分口岸附近的外卖站点,经常堆满了香港人远程点的各种深圳美食外卖。有些香港居民会组团点内地外卖,将地址填写在口岸附近,自己过去拿或者让跑腿过去拿。内地现在也有一些两地通勤的人兼职做跨境外卖或者反向代购业务,给一定的手续费可以直接帮忙跨境送到指定位置。有些加上手续费,也比在香港买更便宜。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快递服务创新,十分便利。

    与此同时,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也加大了在香港的宣传推广力度。在香港居民常用的社交平台上,深圳消费攻略开始冲上热榜。在这些攻略中,盒马的水蜜桃、阿嬷手作奶茶、鲍师傅的糕点成为港人必买的手信三件套。而攻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海底捞、太二酸菜鱼、奈雪的茶等网红店更是在近期周末迎来客户爆炸式增长。

    三、香港居民“北上消费”揭示五大趋势以及启示

    过去,我愿意去香港,一是认为香港经济发达,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去香港大都会图书馆查资料和写作,同时也体验香港的商贸服务,在内心就是香港领先于内地很多很多,要学习,于是去了解和调查;二是觉得香港服务水平高,体验好,许多新业态新服务新体验,以及新产品新品牌,就是觉得只有香港才有。但当时,有一个特别不好的感觉,就是明明香港中国的一个特区,为什么出境时,比出国还麻烦,心里特别不舒服,觉得香港人没有把内地当自己人。于是,随着广州等内地的不断繁荣崛起,几乎就怎么去香港了。

    没有想到的是,现在香港居民已经体会到我当年的心情了。一些香港居民在网上发贴,说“都是中国人,是时候全面放开口岸了,应该可以不需要什么过关检查了吧?香港人一样办理内地身份证,在国内各省随意来往。”“香港要积极融入祖国怀抱,不要动不动就有团体组织排斥大陆。回归这么多年来了,港陆界限要模糊了,都是在国内,要自由往来”。等等。从香港居民的心声可以发现,香港居民开始期待着与内地居民同样的待遇了,而不是看不起了。


    这种变化,揭示出四大趋势:第一,国内大部分城市的消费层次、消费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从而使国际化程度很高的香港居民,不再高高在上,不再觉得到内地消费是“降级”,或者觉得比香港还好;第二,随着这些年不断的爱国教育,香港居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在增强,慢慢不再心理排斥了,心态调整了,受国热情增强了;第三,随着内地与香港紧密关系的不断加强,一些障碍双方人流客流物流往来的体制机制在减少,往来更加通畅;第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初见成效,大湾区境内外消费一体化趋势增强,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作用正在发挥。

    从以上事实、原因和趋势分析,同时也可得到二点启示:一是中国消费水平已经今非昔比,随着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层次不断提升,中国的消费市场服务,尤其是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消费水平和层次,可以与世界其他任何发达国家的消费服务相媲美;二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构建过程中,中国的国际消费体系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基本具备接接纳和对接世界消费者(不只是游客)的总体能力,国内国际消费融合发展已经初见成效,消费领域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一个大规模迎接国际消费者到来的时代正在来临。 #港澳居民北上消费成潮流##先庆论财经#

    (王先庆,广东白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院长、现代产业研究院院长,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智库理事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我要投稿

立即
投稿

我要分享

我要评论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