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由于产业分工不断细化、复杂化,由产品的供销关系形成了企业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的社会化、网络化生产经营结构。简单理解,企业的产业链是由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上游产品供应和下游市场实现形成的供应链、经营链,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有利于企业经营和经济社会运行稳定和有序发展。科技进步推动产业链不断向生产高效和价值高端化发展,市场竞争将分化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竞争力低的企业可能被抛出产业链。
当前,受国内外综合因素影响,我国产业链内部及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强化、优化产业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要把握产业链演进的一般规律,结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促进我国产业链安全稳定并向高端化发展。
产业链的主要特点
一是资源禀赋决定产业链基础。从企业经营看,企业需要科学地生产布局,稳定、充分地开发利用原材料等自然资源,实现稳健经营。从区域经济看,众多企业利用同一资源在一个区域的竞争与集聚,造就了“产业特色”。优势企业引领并吸引上下游企业配套形成的区域产业集群,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区域经济产业链。
二是市场规模影响产业链规模。产业链是市场分工的结果,产业分工越细、市场规模越大、产业资源越丰富,越有利于促进企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耦合,产业链也越庞大、越长。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具备培育产业链快速发展的市场规模条件,发达国家依托高度发达的高收入市场,吸引众多跨国公司由价值链引领产业链,进行产业及市场高端部分布局。而我国人口众多,持续发展潜力巨大,为产业链发展和扩大创造了基础条件,也吸引大量企业进行相应的产业链布局。同时,由于我国区域市场成熟度不同,东中西部地区的市场规模落差形成了产业链价值链分工由东向西的梯次分布。
三是有效市场竞争决定产业链质量。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加强管理、提升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自身供应链和价值链高端化、稳定化,从宏观上促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升质量,推进产业链健康发展。市场垄断、压制竞争将抑制创新发展,影响产业链发展的质量。
四是开放性对产业链质量和稳定都产生重要影响。产业链越开放,引入竞争因素越多,产业链越健康。一个企业经营越开放,意味着可支配资源越多,市场竞争力就越强,更能引领产业链其他企业发展。从区域经济体系看,某个产业开放度越高,产业链规模就会更大、构造会更复杂,必然更容易受全球供应链体系影响与制约,国际政治经济动荡对区域产业链影响更大。封闭型经济的产业链相对稳定,但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效率低下,产业链质量不高。
五是产业链随价值链不断演进。基于资源变化、市场变化、科技替代等内部及外部因素,企业为追求更高价值链而进行的各类创新必然促进企业供应链的不断变化。同时,由于一项发明创造在不同技术应用方向及市场环境影响下可能形成多条技术应用演进方向,导致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类别不断丰富,从客观上细化产业内部门,重塑产业链的整体形态,并形成新产业链。价值链变化还导致产业链环节区域性分工重组,接收产业转移的区域形成新产业兴起,而在产业迁移后没有形成新支撑产业的地区,就可能在一定时期形成经济停滞的“铁锈地带”。
我国产业链演变的特点
一是产业全、产能大。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经建设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17%以上,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钢铁、水泥、玻璃、家电、服装、玩具等产能强大,包括汽车、电脑在内的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高居全球第一。
二是传统产业为主。虽然我国产能巨大,数百种制造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工业基础能力仍然薄弱,技术密集度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特别是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自给率不足,计量、标准、认证、信息服务等基础服务体系不完善,经济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
三是韧性强。由于我国具有基于14亿人口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优势,同时具备健全的产业体系,产能巨大,抗击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冲击能力强,宏观经济运行具有较强的韧性。不仅如此,由于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内还存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较大差距,市场开发和技术发展潜力巨大,具备快速高效地扩张上中下游产能的能力,也具备产业升级的巨大空间,产业链发展、腾挪的余地都很大。
我国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经验
一是大国经济要求必须健全基础产业体系。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既具备建立健全产业体系的基础,也具备不断促进经济自主发展的潜力。在当前全球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更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产业体系,依靠发展自身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新发展阶段,要进一步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更需要强化、高端化我国的产业体系。
二是举国体制优势促进跨越式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挥举国体制、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优势,从“156项目”开始,全面加快建设较为完整、具备一定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并成功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同时,举国体制优势也引领了我国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诸如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等众多关键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高端化发展。
三是市场化改革不断优化产业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完善,极大释放了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类微观主体的活力,促进了我国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改革开放4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不少企业还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为全球产业链重塑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市场竞争,优化了产业链,增强了产业链的韧性。
四是对外开放促进产业链跨越式升级。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依托完备产业基础和综合成本优势,我国经济全面进入世界市场,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分工。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并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改革开放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布局并成为我国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体量迅速增长,提升了国内市场各类产品的供给质量,也迅速提升了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的地位,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强化、优化产业链要关注的几个重点关系
一是齐全与高精的关系。齐全的产业制造部门有利于国家的经济独立,但在全球科技高速发展的条件下,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链越来越长、传统行业到新兴行业分布将越来越广,而且由于产品的多用途性导致产业间相互纠缠,全产业链维护将成为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在各个产业领域全面领先更加困难。从企业层面看,一个企业如果片面追求全产业链,不仅会由于因产业环节过多形成资源浪费,降低经营效率,而且会由于管理链条更长更复杂导致经营风险增多,出现大企业病。因此,很多优秀企业往往更加专注主业,通过技术与产品高端化,不断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产品升级促进在产业链环节的难以替代性,促进价值链高端化。
二是开放与自主的关系。产业开放度越高,产业链发展越快、效率越高,但受外部政治经济影响较大,风险较多。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的位置体现在其全球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的位置,一个企业或地区的产业越能深度融入到全球生产体系,其竞争力就能越强,在产业分工中话语权更高。完全强调产业发展自主性,参与全球分工程度过低,一定时期内有利于国内产业体系相对稳定,但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将长期固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基础薄弱、创新机制不健全,更需要积极汲取外部世界的资金、科技等发展要素,与自身资源优势相结合,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
三是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关系。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国家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更需要有国家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持,需要发挥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市场建设和维护的作用。建构充满活力、健康发展的产业链更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规律、鼓励市场竞争,提升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的质量。
四是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宏观层面看,产业链及其竞争力需要有一定产业规模和市场为支撑,产业规模越大,产业链越稳固。从宏观政策层面看,要处理好产业规划和发展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既要加强产业宏观规划、保证重点建设,也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微观层面看,企业发展既要追求规模效益,更要注重投入产出的效率与效益,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忽视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必然导致价值创造能力低下,大而不强,侵蚀产业链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五是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既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大中小企业的有效竞争,又需要在产业链不同环节实现供需总量与结构上的协调,从而实现产业链稳定并高端化发展。由于中小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更大,更必须高度重视经营效率、重视创新引领、追求“专精特新”以实现竞争优势。而大企业、优势企业本身是众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结果,由于其资金、技术、市场等综合优势,具备展开广泛基础研究、对中小企业创新进行支持、整合、实现集合创新的实力。既要注重大企业的稳健发展,保障产业链稳定,也要防止市场垄断,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竞争和创新发展。
促进我国产业链稳定健康高端发展
一要进一步夯实我国基础产业体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国防军工、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能源、原材料、粮食等基础产业体系涉及我国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安全,又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产业链安全意识,立足国内资源,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经济的自主可控性、安全稳定性,为我国经济自立自强、高质量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机制。要充分运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综合宏观调控工具,加强国民经济运行的有效调节,保障供应链安全和相对稳定,为进一步改革开放提供稳定和更广阔的空间。同时,要进一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特殊优势,加强产业政策协调和落实,促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转型升级。
三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我国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的优势,完善全国范围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优化供应链、创新链,推动我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四要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要深入研究分析全球产业分工现状和发展规律,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我国产业链升级发展的支撑作用,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分解扩张的过程中,以更积极的姿态主动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和再分工,推动国内产业有序替代,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的质量和韧性。
五要以创新引领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产业链向全球产业科技链、价值链高端跃升。
六要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大型企业是国家产业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主要代表,也是产业安全的重要依靠。要进一步支持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发展,保障产业链安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特别要依托大型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打造一批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具有重要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优势地位、以内涵型发展引领质量效益提升的领军企业,推进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单位:国务院国资委支撑研究中心、华能国际电力股份公司)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