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广东经济正处于大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是整个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流通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性产业,将成为广东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支撑。那么,广东流通业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难点?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措施?本文在对六大成效和一系列重点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从发展战略、渠道体系、产业政策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流通业 转变发展方式 转型 科学发展
广东流通业的发育成长过程与广东工业化道路和经济模式相匹配,具有鲜明的“广东特色”,例如,市场意识浓厚和市场敏感背景下的业态创新领先、“前店后厂”背景下的自主外贸渠道缺失、岭南文化“低调”背景下的品牌意识淡薄等。这些个性和特点成就了广东流通业过去30年的辉煌和遗憾,也推动着全国流通业的进步和反思。随着广东经济进入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广东流通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成为必然选择。
流通产业发展方式既包括流通产业增长方式,又包括流通产业结构、产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状况、从业者素质、产业发展效益和环保等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流通发展方式是指流通业发展建立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基础上,流通业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发展策略的不断创新。
那么,广东流通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难点问题?突破口何在?发展思路和对策如何?本文对此试做探讨。
一、广东流通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现状
广东流通业实际上充当了广东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排头兵”,流通业发育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得较早,因此,广东流通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探索也在全国较早进行。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的决定》,它掀起了广东革命的“新浪潮”。即是说,广东流通业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已经进行了较长时期的探索和努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并使广东流通业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进入“深水区”。
整体而言,广东流通业在转变发展方式取得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成效。
1、流通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发展潜力和成长性却明显出现疲态和滞涨。广东省,毗邻港澳,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此外,作为中国最先实行改革开放的省份之一,享受着优厚的国家政策。2009年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91.76亿元,总量连续27年居全国首位,然而,由于大多数地方政府“重制造,轻流通”的思想相当严重,偏见的认为只有制造产业才算政绩,而流通业只是服务于制造业的,因而没有科学的规划流通业的发展,没有重视流通网络的构建,严重阻碍了流通业更高层次的发展。2010年1-8月,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48.11亿元,同比增长17.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3%,但在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其增长速度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增长速度的排名非但没有上移反而下滑了,由上年的第25位下滑到第27位。整体呈现一种“疲态”,发展动力和潜力明显偏弱。流通业的发展潜力和成长性出现明显的疲态和滞涨。
2、“广货”行销全国,而广东零售连锁企业却做不大,流通企业规模水平较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前十名的零售巨头曾一度半数为广东企业所垄断 。但令人遗憾的是,10多年过去,资料显示,广东生产了全国最多的全国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电风扇等家电产品,是全球最集中的家电生产制造基地,却没有培育出一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卖家电”的流通企业;在2009年的中国零售百强企业名单中,前十强的企业没有一个是广东本土成长起来的零售连锁企业,就连零售20强企业才数到一个新一佳超市有限公司,以1,723,600万元的销售规模位居第17位。广东的批发、餐饮、物流等单个企业的规模水平与区域流通业的综合实力和总体规模严重不匹配。
3、经济较快增长,但消费率依然偏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流通领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相比发达国家,仍然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消费能力有限,流通速度慢、成本高,支撑不起流通业的高成长。2009年,广东商品房销售均价达到6518元/平方米,过高的房价迫使房奴们紧缩开支,挤压掉其他方面的消费。居民有限的消费能力是不利于消费品市场的成长。过去的30年里,广东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3.7%;从1990年到2006年的年均速度是14.4%,都超过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1998年广东经济总量超过了新加坡,2003年又超过了香港 。然而广东的消费率却不尽如人意。2008年,广东消费率为49.4%,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
4、物流企业发展迅速,但物流发展总体滞后。马士基、UPS、TNT、联邦快递等国际著名物流企业先后进入广东省,多种所有制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目前,广东省共有A级物流企业56家,占全国近11%,在全国名列前茅 。2008年,广东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957.93亿元,占国家物流业总增加值的10%。然而,物流业的质量和效益并不是那么理想,广东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18%,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0%的水平。因此,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5、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增速全面超过珠三角,但各区域流通业发展仍然差距很大。珠三角区域,特别是广州和深圳,商业网点相对过于密集,过多的零售企业追逐着有限的需求,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一个广州就有大大小小不下10个商圈:天河商圈、中华广场商圈、北京路商圈、流花商圈、广州南站商圈、中山六路商圈、江南西商圈、上下九商圈、珠江新城、白云新城等,而粤东、粤北和粤西地区流通企业却相对缺乏,存在市场空白。资料显示,2009年珠三角实现零售额10813.12亿元,增长15.1%;粤东实现零售额1491.89亿元,增长20.6%;粤西实现零售额1469.93亿元,增长19.2%;粤北实现零售额1116.82亿元,增长18.3% 。从增速的百分比来看,粤东、粤西及粤北地区增速全面超过珠三角,发展势头比较好;但从各区域的零售总额来看,三粤地区与珠三角的流通业发展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6、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发展流通业,但投入普遍不足,政策滞后。过去30年中,“重制造,轻流通”的观念使得各级政府长期以来将资源和资本主要投入到生产制造领域,对流通领域的投入很少,造成了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基础实施、市场及其配套实施建设等方面处于低水平状态。可以说,对流通业投入产出的认识不到位,正制约着广东经济的发展。再者表现为各区域流通业发展的不平衡,流通资源规划不够合理。
二、流通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和思路
目前,广东全省各行各业正掀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热潮,无疑,这是流通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良好环境。问题是,如何转变?转变什么?先后顺序如何?重点难点如何?我们认为,广东流通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必须从转变旧思路、旧战略开始,而就必须如广东省委汪洋书记所说,“要科学分析优劣势”,深入分析广东这些年来发展流通领域取得的宝贵经验,以及在内需市场上拓展力弱、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业相对滞后、制造业与流通业发展失调等一系列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用动态、理性、科学的方法分析哪些思路、战略和措施适应于以前的流通业发展环境而与目前的流通业发展阶段条件相冲突?有哪些思路、战略和措施需要放弃、调整甚至整体变革?在制订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方面估计会遇到哪些来自思路和思维方式的障碍?
综合看来,流通业在转变旧思路、旧战略方面应重点克服三种倾向。
一是变通主义倾向。在转变旧思路、旧战略方面,应防止出现“旧瓶装新酒”或“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的泛滥。一方面,防止各地方、各部门和企业,为了局部或短期利益以种种借口“变通”地拒绝转变。且不说“加快转变”,有些人可能连“慢慢地转变”也懒得想。以应付的心态和方式对待“扩大内需,搞活流通”的大战略。有些企业习惯于建厂房、收租金、等订单、仿产品的旧经营模式,而对构建自身的流通渠道体系,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兴趣不大,既不重视,也不投入。这些问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肯定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并成为流通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阻力。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对“流通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转变?朝何方向转变?达到什么目标?有哪些利弊?等等,一时弄不明白,又不认真研究,于是就采取变通的办法对付了事。
二是经验主义倾向。在广东各地,有一批“洗脚上田”的“工厂英雄”,沉醉于过去的辉煌和成就。他们把工业化初期市场需求不受约束的“工厂时代”取得的巨大成功,很少归功于机遇,而是归结于自己的精明能干和管理智慧,进而不时地将在过去取得的成功经验在流通领域继续复制和推广,并以此拒绝和阻碍其他新经验的引入和借鉴。然而,由于流通领域的产业特性与制造业有着巨大的差异,盲目照搬经验,将严重阻碍流通业的成长和发展。
三是侥幸主义倾向。有些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对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缺少系统了解,对市场不断深化背景下的流通业变革与扩大内需以及经济转型等缺少理性认知,从而对目前的流通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刻。他们以为,“生产决定流通”在中国将长期存在,流通始终只是为生产服务,发展不发展关系不大。无疑,这都将成为阻碍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源头。
总体来说,广东流通业要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必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重新认识流通业的重要性。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任何国家或区域,要真正走向现代市场经济,必须有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流通革命”,将经济发展由“生产主导”转型为“流通主导”,再造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整体转型和升级。
为此,一方面,广东省应全面普及现代流通知识,要使流通导向型经济的新经济理念深入人心,要反思和破除制约流通业发展的各种旧体制、旧观念和障碍,要尽量防止一些学者和领导干部,用旧思维去理解新政策,“穿新鞋,走老路”,绕来绕去,还是回到一味地强调如何发展生产的旧轨道上。另一方面,学术界和决策部门应进一步研究流通业与其他环节的相关联系,明确流通业在“扩内需,调结构”的特殊地位,尤其要明确一点“自主流通渠道”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是高于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等更核心的部分,不能顾此失彼。
三、构建流通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对策体系
1、必须重新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和流通业中长期发展战略
尽管目前各地政府在搞活流通,推动“广货全国行”方面都不遗余力,然而,这并不等于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了发展现代流通业的重要性,也不意味着观念的变化。为了真正使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使广东制造业建立在自主控制的流通渠道和分销体系基础上,广东各地要制订基于转变发展方式背景下的商贸流通业中长期发展战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扩大内需在十大建设方面排在首要地位,也是第一次在五年规划建议中独立成篇的,可见国家当前对扩大内需的重视,广东省应该积极响应扩大内需政策,加大投资、拉动消费。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广东作为贸易出口大省,不能再过度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因此扩大内需、活跃商品市场、促进商贸流通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已经成为抵御经济危机的当务之急,并且这一政策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建议》中也提倡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必须建立消费内需渠道的动力机制,美国日本等经济大国的消费能力都在80%左右,中国与之差距太远。而广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在新阶段中要引导并释放居民的消费能力,把消费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拉动消费,促进商贸流通的内涵式发展。
2、必须大力推进流通渠道体系建设
在工业化后期,流通渠道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于生产加工的价值,谁拥有畅通的渠道体系,就有了发展经济的保障和支撑条件。否则,生产得再多,都是废品和垃圾,一旦销售不出,就是对财富的巨大浪费。为此,建立流通渠道体系,就成为经济整体转型的灵魂,并应上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高战略来考虑。为了推进渠道体系建设,广东有必要重点落实三点:一是建立基于内外贸一体化的流通渠道体系,促进内外贸体制的变革,建立内外贸合一的流通管理体制,结束内外分治的局面;二是各级政府必须从政策上明确搞活流通、建立流通渠道体系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生命线”;三是财政上必须认识到仓储、物流、分销、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加大对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
3、必须明确现代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
在任何国家和区域,发展现代服务业都是有优先顺序和主次先后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商贸流通业是发展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和基础性产业。在从制造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转型过程中,流通业将是承前启后的“第一波”。如果不分主次先后地去发展所谓的现代服务业,无疑于是一片“混战”,一会儿强化所谓创意产业,一会儿又要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到底谁需要最先发展?在现阶段谁最需要优先?无疑,商贸流通业没有搞上去,整个经济发展的根基就不牢,其他服务业都会受影响。在整个经济运行体系中,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基本体系。其中,商流是核心,物流是保障。商流畅顺,市场运行就会延续,经济就会繁荣,发展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4、调整流通产业政策,提升流通业竞争力
广东流通业的业种业态丰富,网点类型新奇多样,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正确引导,再加上粤商本身的一些特质,广东流通企业组织化水平普遍较差,至今没能造就出一批实力强大的流通组织。因此,广东流通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走资本、市场和产业经营的道路。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有优势的流通企业,或者采取措施引导本土商贸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小加盟大、弱加盟强,通过联合、合作、重组和兼并等多种方式整合分散的流通企业,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业态多样化、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连锁龙头企业,实现广东流通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特色化,提高流通竞争力。
5、加强对现代流通业人才的培养。
据调查资料显示:零售业从业人士的学历相对其他行业来讲普遍较差,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4.6%,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只占0.3%,批发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更低,其中还包括大量农民经商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流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因而人才培养和引进是发展现代流通的保障。现代流通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层出不穷,需要大量各个层次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那些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既懂法律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员工来提高员工这方面的素质。相关行业协会可以开展各种资格认证培训或专题培训活动。当然,最终还是要政府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通过高校来培养这方面所需的人才。
6、依靠信息化,打造国际化商圈。
继上海之后,广州非常有望打造为国际化都市,让商贸企业走出广东、走向世界,以此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广东毗邻香港、澳门,离台湾也很近,依托地缘优势,广货可以通过港澳台所提供的国际平台走向国际市场。在这过程中,广东的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全面整顿流通资源,对广州进行合理规划,再借助广交会等各种会展的契机,打造广州国际都市化形象,以此拓展广货的国际市场。当然,要打造国际化商圈必须把信息化作为推进流通现代化发展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现代科技技术如条型码技术、电子订货系统、仓库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在流通领域的普及应用,大大提高了管理和流通的效率,促进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合,全面提升流通业的发展水平。流通领域信息化,可以促使流通业健康飞速地发展,国际化商圈的建立也指日可待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