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庆
广州是一个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国际大都市,不仅体系完整、层次丰富、业态多样、交易繁荣,而且服务周到、便利体贴、安全可靠、温情舒适,更主要的是,它充满华南传统特色,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程度高,内涵丰富,是名符其实的国际商贸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国际时尚中心城市。那么,在新时期,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哪些特点?发展空间如何?着力点何在?如何推进?
一、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内涵与新特点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是不一致的。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广州在全国率先改革开放,最先开启工业化、市场化进程,因此,广州一度是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培育中心、聚集中心和创新中心,如何,现代商贸、会展、旅游、文化、娱乐、咨询等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大多最先在广州出现并发育成长,引领全国发展。
然而,近十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移动通讯等新技术的出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和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以现场交易为核心的实体性服务业逐步转型为以第三方地为核心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型服务业,从而使现代服务业体系面临系统性重构,其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多地与新技术应用结合起来,从外延型发展主导向内涵型发展主导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趋势、新特点,主要体现集聚化、集群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一是集聚化程度高。近十年来,广州正着力打造琶州互联网集聚区、广州天河路商业集聚区、广州金融城金融集聚区、番禺万博信息服务业集聚区等三十多个不同形态和行业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或商务区,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大原则下,国内外各种先进的技术、人才、资本、产业、信息等要素向这些区域不断集聚,形成“发展高地”。
集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普遍规律。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并非在所有地方同时出现,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具备创新性的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路径向外扩散,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影响。增长极获得初步增长后,创新功能增强,在极化效应作用下,不断吸引周边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中,在增长极内,产业集聚引至集群发展,要素集中引至集约深化,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到某一时段,扩散效应起主导作用,推动增长极优质要素向周边扩散,带动腹地经济增长。集中布局、集聚发展比分散布局,更能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显然,相对于以往大量专业市场等服务业自发、分散、随性的布局发展,当前广州大力发展各种产业集聚区符合现代服务业的方向,是一个显著的新特点。
二是集群化程度高。集群化一直是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点,不过,在相当长时期内,类似于广州中大布匹市场集群、沙河服装市场集群、岗顶数码电脑市场集群,都是市场自发引导下的产业集群,虽然这也是广州传统商贸服务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但它长期处于无序和无规则状态,缺少规划导向,制约了其生命力。然而,近十年来,新一轮集群化浪潮,则是基于城市规划和政府引导形成的,例如,天河路的商业集群,直接推动了全国第一商圈的形成。此外,一批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特色小镇,正在广州涌现,如健康小镇、电影小镇、文化小镇、旅游小镇等。现代服务业研究表明,集群发展是提升服务产业链竞争力和价值链高端化的主要途径。大量新兴服务业的集聚必然形成产业集群,从而直接推动了广州现代服务业在全市范围内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体系重构,明显提升其竞争力创新力。
三是集约化程度高。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发育成长一直在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并涌现了一批技术型、创新型企业,如腾讯微信、唯品会、尚品宅配、林安物流、环球市场等。这些企业的集约化发展带动着不同行业发展的高端、高质、高效。广州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大量总部型、价值型、创意型服务企业,它们通过业态、技术、服务等创新,不断将服务向国内外市场延伸,形成巨大的服务体系和竞争力,从而为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和活力。
虽然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上述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国内外其他服务业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一些自身的问题和差距,例如,服务业的龙头企业较少,尤其是缺少在国内知名的上市公司,企业普遍小而精,在国内外的市场影响力相对有限;部分区域或行业发展缺少战略导向,导致部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正在向省内外其他地区流失,尤其是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相关的采购、分销、代理、商务、展贸、博览、展示、时尚等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缓慢,在结构、层次、质量、规模、效率、影响等方面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否则,难免会出现竞争力弱化和市场边缘化现象。
二、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与认识误区
世界服务业发展史表明,在第三产业在整个GDP中的比重超过50%,至70%之间,表明一个国家或区域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在这一阶段,服务业将加速发展和不断高级化。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长和扩张的来源,就是第一、第二产业开始进入大规模服务化进程。在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后期,农业、工业内部的进一步分裂、分工、分业、分化,导致原来的生产制造或研发设计过程不断裂变或孕育出大量新兴服务业。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其部分环节、链条不断转化为服务业的过程,它们此消彼长,推动着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的不断叠代重构。
同时,第三产业内部也开始进入交互服务扩张阶段,服务业内部相互提供服务,技术、数据、教育、设计等的外包以及分工的细化,导致传统的服务业不断演化或衍生出大量的新兴服务业,几乎所有新兴服务业的“母亲”都是传统服务业,它们有着不可分割的族群关系和传承关系。比如,发达繁荣的商贸服务业可以出类似网购、外卖、快递、拍卖、代购等近五十多种相关服务业,具有强大的“生育能力”,并形成不同形态和类型的产业链、价值链、数据链以及产业生态系统。
更主要的是,在这一阶段,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终端、快递配送、新零售、新物流、第三方支付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以及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不断涌现,传统家庭生活以及个人消费的大量内容正不断转化为社会性、公共性、专业性的新兴生活性服务业。这也是释放潜力和促进消费增长的最大来源。
实际上,上述三个方面,就是未来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那么,广州如何释放出新时期、新阶段、新背景下的服务业发展潜力和动力?如何促进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具有广州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必须从理论创新和决策思维高度,深刻反思一系列认识上的误区。
从当前的一些讨论和决策研究看,主要存在着三大误区。一是人为割裂了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不理解现代服务业演化、发展的成长规律;二是粗浅固化了生产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不理解新兴服务业产生、形成的动力来源;三是简单误判了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的关系,不理解越来越多的服务业既不是为生产服务,也不是为生活服务,而是为其他的服务业提供更专业、精准、高效的服务。此外,还存在着对科技创新与现代服务业关系的认识误区,盲目地将普遍意义上的科技创新等同于生产领域的科技创新,从而忽略了服务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越来越多出现在服务业领域。例如,这一轮互联网浪潮,就首先大规模地出现在消费生活领域、商贸服务业领域、金融业领域,然后才向工业互联网漫延。
正是这些认识误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格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关于广州商贸服务业的战略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就一直存在多种分歧甚至是误解和偏见,从而导致广州国际商贸的部分优势不是在强化,而是在不断弱化,甚至将它排斥在现代服务业体系之外,未能真正成为广州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性产业,进而未能成为将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与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有效地匹配,使得现代商贸服务业的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变革出现“钝化”现象,创新力相对趋弱,生态活性降低。
三、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空间与新路径
广州作为华南最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市场优势等,但目前这些优势是得到了充分发挥?如何进一步挖掘广州现代服务业的成长空间?如何释放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动能?
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际,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未来十年,广州仍然处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和战略机遇期,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一方面,广州老城区,尤其是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大量具有全国性甚至国际性优势的传统服务业,包括商贸业、金融业、旅游业、教育业、咨询业、会展业等,通过产业延伸、跨界融合、业态创新途径,还有巨大的拓展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广州新城区,尤其是黄埔区、番禺区、增城区、花都区等,传统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还相当低,尤其是黄埔区第二产业比重还高达60%,其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几乎仍然处于纯粹的加工生产主导,价值链、供应链体系十分不完善,无疑,这些产业的服务业进程还十分漫长,空间巨大。此外,广州还有诸多正处于起步的国家级或区域级发展平台,如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知识城、空港经济区、南站商务区、琶州会展商务区等,它们都是广州未来服务业成长的重点区域,前景广阔。
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路径,主要有三点:一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通过现代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重构,加速推进制造业的服务化进程,释放更多的服务业潜力;二是与新技术深度融合,加速推进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一方面,形成大数据、创意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另一方面使加速传统专业市场、餐饮、旅游等支柱型服务业的持续转型升级,打进其现代化进程;三是与新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零售、新物流、新金融、新消费,形成新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和生态系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