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冷链物流是衡量一个城市物流发展水平及物流体系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广州正在着力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物流枢纽,构建以国际冷链物流为核心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既是大量进口水果、海产品、肉类制品等跨境商贸流通发展的市场需要,更是广州自身冷链物流体系完善的迫切要求。广州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起步早、规模大、专业性强、体系相对完善等,但存在小而散、老旧设施多等不足,因此,体系再造十分必要。目前,广州正面临“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市、生鲜食品流通大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因此,应重新制定发展战略和明确发展思路,重点从国际冷链物流园区建设等方面,全面促进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 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体系  冷链物流产业链  广州国际冷链物流枢纽 


冷链物流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中后期物流发展水平及物流体系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食品安全保障以及消费质量层次的关键性因素,此外,它与国际农产品流通枢纽建设、食品加工产业链重构、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城乡商业连锁体系优化等都有直接的密切关系。

广州市作为华南地区第一大城市,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贸易中心,更是全国最主要的进口生鲜水果、出口海产品、出口肉品等国际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更主要的是,全市现有常住人口 1404.35 万,实际年易腐食品消费量达 200 余万吨,各类生鲜门店高速成长,生鲜食品冷链需求发展迅猛,因而,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和依赖都相当大。

从国际视野看,目前,英、美等发达国家易腐食品物流过程中的冷藏率已达100%,然而,我国总体冷链物流才刚刚起步,即便是起步较早且相对国内其他城市冷链物流发展比较先进的广州,由于多年来在冷链物流体系构建上缺少统筹规划、网络布局及冷链设施都不够完善,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整个冷藏率及保鲜水平仍然偏低。据初步统计,广州市目前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仅为 25%、40%和 35%,远低于发达市场要求。因此,广州冷链物流与当前发展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有必要根据当前的新形势、新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更切实有效的对策,以尽快使广州市的冷链物流体系构建趋于完善。


一 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前提条件

所谓冷链物流,它是现代物流中的一个特殊板块,是随着现代物流技术的进步、制冷工艺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笔者看来,它特指各类易腐或生鲜产品,在从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配送直到消费者的物流过程中,能实现和保持特定低温冷冻冷藏环境的物流体系。

(一)冷链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传统落后的生产或生活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数量少,自产自销或即时消费,产品从生产出来到消费的物流过程非常短,因此,仅靠自然环境保存就基本满足了存贮需求,缺少冷链物流发展的动力和必要性。

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及其大规模发育成长,是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至少要满足四个方面的前提条件:

1.随着消费者生活品质提升和产业进步,市场上有足够多的易腐或保鲜类商品需要长时间保鲜防腐的物流需求;这些商品为了保持品质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具有对冷藏环境和时间的严格要求;

2.冷冻工艺和制冷技术足够发达,相应的标准体系足够完善;

3.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并有能力投资和建设足够多的冷链设备设施。一般而言,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投资大,技术要求高;

4.有足够科学成熟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法以及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即时动态的物流产业链跟踪管理,以保障冷链系统运行的协调性和连续性。

(二) 服务对象及主要商品来源

产品对冷冻冷藏的要求,自古一直就有,并形成了早期人类的各种原始的保存和贮存方式方法,如地窖等。但是,只是在大量产品有长时间保鲜、远距离运输需求的情况下,冷链物流业才有了大发展的动力。在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无论是在超市还是在传统的菜市场购买肉类、蔬菜、水果、乳制品、冷冻的包装食品等一系列需要温度控制来保鲜的产品时,除考虑产品是否是货真价实、味道等因素外,越来越关注产品运输和储存中的保鲜、卫生以及污染等问题。营养和味道是一方面,卫生和健康是另一方面。无论哪一方面讲,大多都离不开冷链物流。

从目前来看,有冷链物流需求的主要产品或商品,既包括各类生鲜农产品和食品;也包括有低温要求的其他工业品,而且这种产品的范围越来越广 。冷链物流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生鲜农副产品、快速消费品和医疗医药行业等对温度控制有特殊要求的客户。冷链物流的商品来源主要有三大类:

1.农副产品

主要包括五大类:一是蔬菜、水果;二是肉、禽、蛋;三是各类海鲜及水产品;四是花卉;五是种子等。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的生鲜消费量高达10亿吨以上,每年生鲜的零售总额接近4万亿元,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层次的提升,这一规模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近几年来,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需求更是高速增长,对跨境冷链物流及配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进口水果、牛羊肉、水产品等。

2.加工食品

主要包括速冻食品;肉、禽、水产等加工熟食;冰淇淋等冷冻商品;米粉、汤料等餐饮原材料。其中,速冻食品主要包括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速冻馒头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现有各类速冻食品生产企业20000 余家,年销售额在1000 多亿元以上,可以说,正是速冻食品冷链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对速冻食品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我国乳制品包括液态奶、各种奶粉和其他乳制品等发展也十分迅猛,而且,熟食企业也在快速发展,如肉类制品、榨菜、快餐等,这些产品同样要求冷链物流的发展。

3.特殊商品

主要包括药品、生物供体、血液、部分生物化学试验品等。在这方面,随着我国产业技术的进步,一方面,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相关产品的质量和物流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冷链物流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


二 冷链物流体系的基本构成及主要内容

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冷链物流体系是一个相对独立而且完整的一个特殊体系,根据冷链物流商品需求和服务对象的特点,它主要由冷链物流产业体系、冷链物流服务与供应链管理体系、冷链物流布局与网点体系、冷链物流设备设施与技术保障体系、冷链物流标准与监管体系五大块构成。

(一)冷链物流产业链体系

冷链物流从采购、加工、存贮到消费的过程,尤其是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过程,是一条相当长的产业链,由与冷冻相关的采摘、包装、加工、贮藏、运输及配送、销售等环节构成,各个环节包括不同的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对硬件和软件有不同的要求,这些产业环节相互连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产业链体系。当然,不同的产品,由于产品特性和不同,又可以分为更细的产品类别的冷链物流产业链体系,例如,水果、海产品、药品各自的冷链物流产业链体系,从产业链构成到产品冷链要求,其差别就很大。

(二)冷链物流服务与供应链管理体系

冷链物流体系,本质上就是一个从上下游供应商与不同层次客户的一个供应链体系。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各种信息软件服务、包装服务、电力保障服务、卫生服务、仓储管理服务、商品存放的定位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等,对整个冷链物流各环节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十分重要。

对冷链有需求的产品,为了保证新鲜、防腐、防污等品质要求,对时效性的要求就非常高,一旦运营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无法从时效性有效保障,就可能导致腐乱、变质、过期等问题,就有可能对各经营主体造成损失,因此,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尤其对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出较高要求,不然,不仅无法保障冷链物流系统的安全性,而且还无法保障物流成本的可控性和经营的稳定性。

(三)冷链物流网络布局与渠道体系

冷链物流在上下游供应商、中间客户以及消费者之间,具有广阔的时空差异性,分布于国内外不同的区域以及城乡。一般而言,冷链物流的网络布局主要是指冷链物流园区、冷冻冷藏设施、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或配送点、冷链物流企业在城乡的分布。这种分布与城乡人口分布、商圈分布、社区分布、生鲜食品或相关产品的产业分布等有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客观要求。所谓冷链物流渠道体系,重点是指不同的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渠道构成,比如,日本的三文鱼、澳大利亚的牛肉,如何从产地到我国终端消费者的渠道体系,都牵涉到冷链物流。

(四)冷链物流设备设施与技术保障体系

冷链物流必须依托相应的设备设施才能完成,包括冷冻冷藏库、冷冻冷藏车、冷冻冷藏柜以及保障经营的低温经营场所。完整的冷藏食品供应链对整个冷链物流的要求很高。不同的食品需要专门的冷藏车、冷藏库以及专门的低温加工场所等。为了实现对远距离、长时间的冷链物流过程的有效监控和管理,相应的技术保障体系更是不可或缺。

(五)冷链物流标准与监管体系

有冷冻冷藏需求的产品,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不尽相同,为了确保这些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时效性,就需要针对各环节制定相应的科学标准,只有完善的标准体系,才能使这些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符合相应的科学要求。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相关食品安全相关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作,加大了监管力度,试图监控冷链物流运作过程,来提升整个食品安全水平。


三 广州冷链物流体系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广州物流业较发达,现代物流发展水平较高,相比国内其他大多数城市而言,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具有起步早、规模大、专业性强、体系相对完善等特点。就现状和问题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广州冷链物流需求规模大,发展潜力大

广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贸易中心城市,现有常住人口 1404.35 万,加上流动人口和短期旅游人口,超过2000万人,人口规模大,随之带来的生鲜食品消费规模巨大。据初步统计,广州实际年易腐食品消费量超过 200 余万吨 ,其中,年全市蔬菜369.10 万吨;园林水果48.58 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 22.86 万吨,猪肉 8.33 万吨,禽肉 14.30 万吨;全年水产品48.39 万吨,海水产品8.84 万吨,淡水产品39.55 万吨。据统计,广州市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目前大致为 20%、30%和 35%,这个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高。广州是全国的美食之都,广州人在吃方面特别注重“鲜”,加之广州又四季如春,临近南海,常年气温较高,空气潮湿温热,从而导致生鲜食品更容易腐乱,从而,对生鲜保鲜的要求就更高,实际需求量更大。

(二) 冷链物流体系初步建设,但体系还不够完善

    广州市冷链物流的基础一直存在,主要是过去几十年中,随着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一批冷冻库和冷藏设施,陆续投入使用。尤其是,2003年前后,广州市开始启动全市范围内的商业网点布局和食品安全工程,对冷链物流开始重视和投资发展。这样,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现在已经建设了相对齐全的冷链物流体系。可以说,在进口水果、海产品等方面的冷链物流,广州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1.广州市商务主管理部门十分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经过近五年来的规划引导和投资建设,广州市冷链物流的产业发展、网点布局体系、冷链设施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建成。

    2.冷链物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基本建成了冷链物流的技术保障体系,尤其是新建、扩建冷库、运输车辆的技术应用水平有显著提高。

    3.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撑体系相当完善,尤其是供水、供电、城市配送配套设施等。在广州,从冷冻冷藏库到商品交易市场、肉菜市场、超市等零售终端,很少出现停水、停电等极端现象,从而使冷链物流发展环境相对稳定。

当然,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广州市现行冷链物流体系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尤其是产品溯源、全程监控、安全监管、信息发布、数据处理、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等体系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三) 冷链物流企业供应规模量大,但现代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至 2016 年底,广州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冷链物流相关企业近百家,全市冷链食品消费量达 60 余万吨,流通量达 300 余万吨。近几年,广州市冷库建设规模以每年 20%左右的速度增长,冷链物流营业额逐年增加 。另据《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及中物联冷链委行业统计,截止 2015 年底,广州市共有 5000 吨以上规模冷库 50 余座,冷库总容量超过 100 万吨,冷藏车保有量达 1300 余辆。

从调查的情况看,这些冷链物流企业和网点,大多分布在黄埔、番禺、荔湾、天河等城区以及G105、S81、S296 等重要的公路交通节点附近,而花都区、越秀区、南沙区、萝岗区的容量相对较少,存在着布局欠合理、线路不够清晰、甚至经常引起道路拥堵的情形,甚至,相对而言,具有小而散、模式单一和重复建设等不足;从管理上看,企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尤其是大型冷链物流园区缺乏,集聚化程度不高。

(四)广州市冷链物流产业链和价值链有待进一步优化

就冷链物流产业链而言,目前,广州冷链物流仍然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与整合,冷链物流的上游、中间环节和下游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尚未形成完整的冷冻冷藏链,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无法得到控制与整合。例如,广州市是华南最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拥有全国城市最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共有市场 99 个,占全市市场总数的 20.41%,但问题是,这些市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各自为政,缺少统筹管理。由于流通中各管一段,容易出现质量安全事故频发而又难以追溯责任的现象。

就冷链物流价值链,目前广州冷链物流企业大多仍然处于价值链低端。例如,生鲜冷链物流是近几年高速成长的新兴物流领域,尤其是基于社区生鲜专门店的物流配送,但现实来看,广州市生鲜配送市场还属于培育期,大部分生鲜配送企业在产业链的分工合作还不成熟,企业本身大多缺乏专业化冷链物流配送能力,而可供选择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也相对不足,进而导致了整个市场生鲜食品及冷链物流配送总体成本较高,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四 广州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重大机遇与基本思路

冷链物流,一般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后期,才得以高速发展的。因此,无论从我国总体而言,还是就广州而言,都是发展的最好时期。具体就广州来说,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和自由贸易区建设、刚刚起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蓬勃举的新零售浪潮、生鲜时代的来临,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和内外贸一体化带来的大量进口海产品及农产品,都为冷链物流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一带一路”为广州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带来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的最高战略之一,而广州又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而“一带一路”实质上主要是商贸物流之路,这也意味着广州在国际贸易上的优势有了进一步发挥的空间,进一步说,“一带一路”战略将大大促进广州与沿线国家物流产业的交流与联合,尤其是为发展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的形成带来更大的机遇。

(二) 广州自由贸易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开了广州冷链物流发展的新空间

广州南沙自由贸易区是华南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依托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将成为华南国际物流枢纽的核心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将大大促进国际农产品和海产品,借助广州现代的商品交易市场和流通渠道体系,进行转口和集散,如日本的三水鱼、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大龙虾、东南亚的水果等,这些生鲜产品的进出量,每年正以30%的速度在增长,因此,为广州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冷链物流的扩张带来了强大动力。

更主要的是,即将进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规划 ,更为这种面向全球的国际冷链物流渠道体系的拓展,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发展格局,具有更大的想像空间。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设想覆盖了广东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在内的9座城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占地5.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8000多万。中央和广东省都提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据统计,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的国际贸易总额接近2万亿美元,从贸易规模上讲已经超过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这也就是说,粤港澳大湾区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湾、贸易枢纽和物流枢纽。按照这样的格局,那么,将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农产品以及其他有冷冻冷藏需求的进口商品,借助广州自由贸易区和南沙港,进入华南和中国市场,因此,这将更有利于广州国际冷链物流的大发展。

如果说过去三十多年来,国内冷链物流需求的扩张,带来了广州冷链物流的第一轮发展浪潮,那么,未来三十年,国际冷链物流需求的增长,将为广州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第二次大机遇。

 (三) 农产品消费全球化发展为广州国际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带来重大机遇

中国进入 WTO 后,农产品消费与人均 GDP 增长呈现正比,居民对高端农产品的国际需求,尤其是进口水果、海鲜、牛肉等的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农产品流通的全球化、国际化,对中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广州在国内较早国际主要农产品,并引导和培养了国内市场,从而掌握了若干重点产品的渠道控制权和主导权,尤其是进口水果和海鲜,因此,这些传统渠道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被其他城市取代,而且这种领先优势越来越强化,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显然,围绕国际农产品市场扩张,构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一方面是挑战,但另一方面,更是机遇。

 (四) 生鲜时代来临,冷链物流体系进入全渠道发展阶段

广州目前正进入发达城市行列,居民生活正从小康消费向富裕型消费阶段跨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消费品质和食品安全。因此,广州和全国其他诸多沿海发达城市一样,正在进入生鲜时代。

然而,从现状来看,广州各种渠道的农产品流通,尤其是肉类畜禽产品的生产与屠宰加工及销售集约化经营程度还比较低,养殖、收购、屠宰加工、仓储、配送、批发、零售等各环节的社会化分工比较细,但管理粗放,效率低下,尤其是生鲜肉类食品保鲜与运输难度大、质量不保障、难以溯源等问题,政府监管难度极大,缺乏“养殖-屠宰-加工-仓储-配送-销售”一体化的整合。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探索生鲜流通体系的完善,尤其是正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逐步禁活交易、生鲜上市。显然,这种趋势的出现,对广州生鲜市场的影响尤其巨大,同时也为广州冷链物流产业格局的重构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新零售的变革,各类社区生鲜店的出现,使得冷链物流的重心正从上游供应商向下游消费者延伸,生鲜食品的全渠道体系越来越成熟,以京东、盒马鲜生、生鲜传奇、钱大妈等为代表的生鲜零售和物流配送企业正越来越影响着居民的生活选择,这些新动向,都更有利于冷链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

 (五) 广州冷链物流中心转移及产业链再造

广州市传统的冷链物流体系主要是围绕着农产品市场和交易中心来布局的,如黄沙水产品市场、江南果菜市场等,因此,这些冷链物流设施,大多分布在荔湾区、番禺区、黄埔区、天河区等中心城区。然而,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格局正出现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商业、市场和物流的基础设施,正从中心城区向新兴城区扩散、转移。就广州的冷链物流布局来看,物流企业正逐步向北(白云、花都)、向东(黄埔、增城)、向南(南沙)转移。近几年来,广州新建的冷链基础设施,70%以上都集中在这些区域。

广州冷链物流产业的再造,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就是越来越的物流总部留在广州,而将物流仓储和园区外迁至佛山(南海、三水等)、清远(英德、佛冈、清新等)、东莞、惠州等地,从而大大地延长了产业链,拓展的布局范围,从更大的区域进行了冷链物流要素资源的整合,这也为物流企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提供了新机遇。

 (六) 新时期广州构建冷链物流体系的基本思路

广州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有必要基于新的发展现状、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对发展战略进行适当调整,形成新的发展思路。

总体而言,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充分利用广州市区位优势, 充分发挥南沙自由贸易区、深化内贸体制改革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市等功能,以枢纽型、国际化、集群化为特点,以优化冷链物流布局和城市配送体系为主线,以国际农产品和生鲜食品为主要对象,以打造华南国际冷链枢纽为核心,逐步建成现代化的新型冷链物流体系。

这一发展思路强调四点:一是结合广州市自身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广州市应当立足于打造面向全球、辐射东南亚、服务全国的国际冷链物流枢纽,不断提升广州市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不断增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战略功能。二是延伸冷链物流产业链,在物流平台基础上,拓展配送网络,实现仓配一体化,服务国际枢纽定位,为广州市及周边提供更专业、更标准、更快捷的优质冷链物流服务,实现真正的最后一公里门到门服务;三是突出重点,以打造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为突破口,逐步占领国际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使广州市成为国际国内农产品物流需求方和服务提供商的集聚地,带动区域的整体生活品质,成为新的增长点;四是强调集约化经营,优化整合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服务商和消费者,满足各方的需要,协调物流资源配置,在重点区域合理布局,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五 广州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发展对策

广州作为一个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完善的国际商贸物流体系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冷链物流体系在当下尤为急需。在未来五至十年里,广州应该将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尤其是国际冷链物流枢纽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推进,从而成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一)借鉴国际冷链物流先进经验,延伸物流产业链

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其中,美国冷链物流业尤其发达,其已从提供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一般性冷链物流功能性服务,提升为向用户提供咨询、管理以及解决方案等高端服务,并对农业生产、食品加工等其他产业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些国家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的经验是: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体系的冷链物流产业链;加大政府投入,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支撑了冷链物流的发展,等等。

(二)建设大型国际冷链物流园区,推进冷链物流产业高端集聚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商贸中心城市,必然有一个超大型的国际冷链物流园区或中心,成巴黎、东京等,显然,广州建设一个大型国际冷链物流园区,十分必要。

2016 年 2 月,国务院批复《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赋予广州城市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为支撑广州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定位发展,广州市提出“发展海陆空多层次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广州市物流业向集聚化、高端化发展,整体搭建与广州城市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发展格局与商业氛围;将广州市建设成为国家物流示范城市、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枢纽城市。显然,这里的国际物流枢纽,理应包括国际冷链物流枢纽。

更主要的是,广州目前100多家冷链物流企业以及数千个冷链物流网点,大多小而散,层次和格局都与国际物流枢纽地位和形象不相匹配,因此,顺应时势,抓住机遇,建设一个能够抢占全国冷链物流制高点的大型国际冷链物流园区,十分必要。

从定位上看,广州国际冷链物流园具有枢纽型、国际性、高端性等特点,主要服务于国际、国内农产品流通领域上下游企业;华南地区食品供应链上下游相关领域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食品企业(海外快仓);生鲜电子商务企业(跨境电商国内慢仓);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型或连锁餐饮企业、连锁商超等;农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企业;华南地区各城市城际间冷链干线物流及区域配送;机场、海运冷链运输等;满足高端冷链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冷藏需求;提供本地生鲜农产品交易、加工储存、配送等服务。主要服务领域包括:国际国内农产品流通领域、“一带一路”食品进口贸易、农产品流通、生产初级和深加工、食品贮运、食品批发零售、中央厨房、电子商务等。

(三)充分发挥广州市供销社等流通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冷链物流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是一个城市的重点公共基础设施,它要服从一个城市的布局与发展,不适合过于分散的投资建设。目前,广州物流领域是一个投资热点,但大多是与电商物流、快递物流相关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而冷链物流设施,由于投资大、回收期长等特点,民间投资积极性相对较弱,而且规模也不大。因此,为了使国际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更体现公益性,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建设充分发挥市供销社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引进国内外资本,加快这个枢纽型冷链物流园区建设。

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成立于 1950 年 9 月,是广州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全市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由市供销总社、10个区联社和 67个基层社组成,现有出资企业 71 个、行业协会 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250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16个,共有经营服务网点3549个,具有完善的流通网络体系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供销社旗下拥有“宝生园”、“生茂泰”、“红棉牌”、“星洲源”等一大批比较知名的涉农产品企业和中华老字号著名商标,经营总额达 246.3 亿元。其中,如意果品批发交易市场是国家级中心批发市场和广东“菜蓝子”重点工程、小鲜驿站”是政府整合农业产业链、实现农超对接模式的重要载体。此外,广州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就是由广州市供销社主导的,卓有成效。

2016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供销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共同推进广州市枢纽型农产品国际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并由广州市供销社代表广州市政府在落实和推进该项目的实施。目前,该项目仍然处于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希望能尽快落地和建成。

(四)大力发展以生鲜食品连锁门店为服务对象的冷链物流体系

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大发展背景下,以社区生鲜连锁门店为代表的社区商业正快速发展,并重塑整个商品流通格局。商品流通渠道的“最后一公里”的路径和格局正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以京东生鲜、广东温氏集团、中粮集团等企业,正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基于自营连锁门店的生鲜食品流通体系。他们为了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正在全国建立一系列食品加工与物流配送中心,来承担中转、分销、加工以及管理的功能,一方面,大规模的集中物流配送,可以降低成本,形成规模经济;另一方面,针对城市群的布局有利于冷链体系的集中建设,提高了冷链效率。可以说,这一轮围绕生鲜食品流通而展开的冷链物流体系重构才刚刚开始,广州完全可以在全国领先布局,以产业和资本的方式,推动相关企业在全国连锁布局,抢点这一流通网络的枢纽节点和制高点。

目前,跨区域的肉品流通已经没有政策上的限制,这样的项目既符合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也利于食品安全管理。对于政府来说,集中供应式项目便于行业管理,因为只要管理到位好几个这样的项目,本地或本区域的猪肉供应就可以稳定大半,另外,建设区域性的可追溯体系也就更具备操作性和便利性,从而减少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地方政府也有意推动龙头企业,牵头发展这样的大型加工配送中心和冷链项目。

例如,广东温氏集团正在打造“温氏生鲜”品牌,拟通过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并举,打造全方位高效冷链物流运作体系。同时,正在蓬勃发展的生鲜连锁门店,更多的是借助第三方冷链物流,创新冷链物流配送模式。例如,钱大妈、壹号厨房、天天果园、百果园等,这些新兴的生鲜流通企业,大多是依托第三方冷链物流体系,而且这也是主流。因此,建议对这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重点扶持,在重点区域,并尽力推动这些企业在园区内集群发展。


(五)整合现有冷链物流资源,推动广州冷链物流体系整体升级再造

从现状来看,广州目前拥有80多个农产品商品市场、近2000家冷链物流企业,近万个不同的冷链物流网点,累计超过100多万吨的冷链规模,但这些冷链物流资源,分布在各类食品加工企业、商品交易市场、连锁商业企业、港口物流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有些在物流园区,有些则在各企业仓储网点;有些是最近几年新建的,而大多数则是过去二三十年中逐步建立的,有些甚至三四十年前兴建的,层次不一、布局混乱、功能单一、技术水平较低,有些甚至长期业务不足、闲置严重。因此,利用全市冷链物流体系的重构和布局,淘汰和关闭一批老旧的冷链物流设施,促进一批冷链物流企业的改造升级。

从策略上讲,这种改造升级和体系再造,必须建立一个基于整合冷链市场现有资源,为冷链市场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平台,并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先进的全温层配送解决方案,形成以第三方冷链物流为主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这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建立冷链物流公共网络信息平台;二是优化冷链物流渠道网络体系。

(六)鼓励冷链物流投资和资本进入,推动和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从公益性角度出发,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冷链物流的发展,鼓励冷链物流的投资和资本进入,推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尤其是,对于重点冷链物流园区和大型冷链基础设施,要统筹规划建设,建立完善的软硬结合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冷库设施建设、冷库技术水平提高和冷藏车辆多元化发展等方面,核心在于冷库的布局和建设。此外,基于社区连锁门店的冷链配送网点,也是下一步发展的主要领域。

总之,随着物流业自身的变革和深化,以及物流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冷链物流基础体系的重新布局和优化重组,不可避免,应及时统筹规划,以符合新形势下的冷链物流业发展趋势和需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我要投稿

立即
投稿

我要分享

我要评论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