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外贸来说,2023年是一个充满太多不确定性的年份,因此外贸稳增长的压力也是不寻常地大。令人欣喜的是,据最新海关权威数据,中国外贸顶住压力,算是稳住了。据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货物贸易进出口好于预期、实现了促稳提质目标。增长比例数据不明显,但内涵和品质却显著提升,结构转型效果明显,外贸高质量的根基开始夯实,这也就意味着,外贸稳增长历程迈上了新台阶。


    撇开各种来自国内国外的环境因素分析,在高压力下能够让中国外贸正增长,不仅揭示了中国外贸的抗压能力、抗干扰能力以及外贸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掌控能力在不断增强,“打不垮,压不倒”,具备了从容应对来自西方国家不同烈度的“贸易战”破坏的经济机体和贸易竞争水平;而且还显示出中国外贸结构转型升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与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匹配的新型外贸体系正在形成,中国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基于全球贸易布局和“商品畅通”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这种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西方不亮东方亮”,中国外贸的区域结构更趋平衡合理。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开始的十多年里,中国外贸对象的重点拓展主要区域是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并由此招来了主要西方国家频繁的所谓“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最后上升到先后四轮大规模的“贸易战”,现在干脆提升到“贸易战+科技战+专利战+......”的立体性经济阻击战。或许,美国、英国等一直以为,通过这样高强度大规模的贸易战,一定会把中国外贸打“爬下”,进而威胁中国制造业和整体经济。

    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可能完全没有想到,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企业,大多有了各种形式的“备胎”方案,将中国特色的“运动战”战术灵活运用到了国际贸易中,不仅成功突破了多轮“围剿”,而且还开辟了更多的新“根据地”。从区域结构看,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的贸易增量已经基本对冲了欧美贸易萎缩带来的重压。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9.47万亿元,增长2.8%,占进出口总值的46.6%,提升1.2个百分点。对拉美、非洲分别进出口3.44万亿和1.98万亿元,分别增长6.8%和7.1%。第四季度对欧盟、美国进出口也停止了进一步下滑,有一定恢复性增长。

    更主要的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已经不再是美国,而是东南亚,这反而增强了外贸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013年以来,我国与东盟贸易年均增速8.8%,高出同期我国整体年均增速3.8个百分点。2023年,双边贸易继续增长,规模达6.41万亿元,东盟连续4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我国也连续多年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二、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正替代传统贸易方式。在数字经济大潮下,中国外贸得到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滋润,不仅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水平大大提升,而且以线上线下融合、国际快运和快递、跨境贸易结算、跨境电子商务、跨境国际定制、跨境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正逐步成为主流,从而全面重构中国贸易渠道体系。

    外贸渠道和方式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贸易方式新变化。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数量已扩大至22个,合计进出口7.67万亿元,增长2.7%,占进出口总值的18.4%;二是贸易渠道新动向。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以天猫国际、速卖通、抖音、拼多多、希音等跨境电商平台已经覆盖在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以中国邮政、京东、顺丰等为代表的新势力物流,也开始在全球布局,来自中国企业的海外仓、园区、加工区、中转基地已经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此外,各种新型采购方式也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


    三、外贸对象和内容正在发生质变。早期,中国传统外贸的主流对象,就是“三来一补”企业的各种订单货,这类出口一度占到全部出口额的三分之二以上。然而,2023年迎来了一个标志性转折点,即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首次超过日西,跃居全球第一,再加上中国的全品类高端船舶、大型工程机械、电子设备、铁路机车、无人机等出口规模的不断提升,中国外贸出口,从此基本结束了“低端货”的品牌形象。

    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58.6%;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11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17.3%。机电产品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了29.9%。船舶、家用电器的出口分别增长35.4%和9.9%。出口动能体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制造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量变已经产生了质变,中国外贸正自信豪迈地向全球所有高端领域进军。

    四、中国外贸主体已经逐步变为本土民营企业为主。过去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外贸主体基本上以外资企业和中国地区国企为主。但近二十年,中国一直在推进中国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特别是顺应WTO的规范要求,在外贸领域不断开放,进出口贸易流程越来越便利高效,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的民营企业进入外贸领域。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5.6万家,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53.5%,超过了50%。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外贸发展方式已经基本转变完成,新动能已经积蓄到较高水平,一个标示性的变化就是中国外贸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对外贸的高度依赖。


    总之,从以上四个方面看,中国外贸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迈上了新台阶。从此,中国外贸在贸易主导权、渠道控制权、全球市场话语权和商品定价权方面,将更具有成长空间,更具相像力。

(王先庆,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白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全链产业研究院院长,华南商业智库理事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我要投稿

立即
投稿

我要分享

我要评论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